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教育系统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之一

2020-09-07 来源:教育部收藏

  编者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千万家庭幸福,关系财富创造、高质量发展。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任务更为艰巨。教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实施“24365”就业服务,开展“百日冲刺”行动,多措并举提升就业创业质量。各地各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组织各类线上招聘活动,加大对疫情严重地区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倾斜帮扶,为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现将有关做法成效予以编发,供参阅。

教育部简报〔2020〕第12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出台稳就业实招,采取托底保障措施,全力以赴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

  统筹规划,把硬责任扛在肩上。学校积极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依托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创业中心、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三级就业工作体系,统筹做好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支持保障一体化建设。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2020届毕业生稳就业十件实事工作方案》,推动工作落细落实。落实一线规则,学校负责同志走访联系学院,专项调研推进就业工作,实现学院走访督导全覆盖。按照“引导一批、动员一批、紧盯一批、帮扶一批、督促一批、带动一批、稳住一批、解决一批”的原则,统筹用好激励支持与约谈督导机制,全力保障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密切关注毕业生求职进展和思想动态,及时更新毕业生数据台账,实行周报月报机制,加强未就业毕业生指导与服务,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和典型引领,切实提振毕业生就业信心。

  关心关爱,把毕业生放在心里。学校本着对每一位毕业生负责的态度和解决每一位毕业生实际困难的决心,依托“56789”计划,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做实毕业生就业工作。利用“五大方式”开展线上就业指导,即“一对一”生涯咨询、线上公开课、专题讲座、微信推送、线上实战演练等,最大限度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建立“六大去向”群精准对接,即建立国内升学群、出国留学群、公务员群、事业单位群、国企群、其他企业群,每天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和就业辅导信息,定期在群内组织朋辈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毕业生互帮互助、互相激励的正向作用。每周“七天”专人在线咨询答疑,每天安排老师在线值班,提供“一对一”生涯咨询服务,精准服务全校毕业生。重点关注“八类”学生群体,即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湖北籍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拟出国学生、受疫情影响严重家庭学生、抗疫一线家庭学生,建立重点群体工作台账,为每位毕业生配备就业导师,指导具体就业工作。创建就业指导“九大栏目”,即就业“问题墙”“先行者说”“北外人快问快答”“就业妙妙屋”“就业研读间”“毕业生线上访谈”“国际组织专栏”“学姐学长说”“今日就业实习信息”,深受毕业生喜爱。

  精准施策,把主动权握在手中。精准掌握数据信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6次毕业生就业去向摸排和6次专项调研,全面掌握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了解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做到一人一案、一生一策。精准定位工作重点,开展分类分层分区域就业指导工作,面向湖北籍毕业生专门推送就业信息,举办“北外2020春就业实习双选会”等4场大型空中双选会,组织就业指导活动280余场,制作线上就业微课堂200余期。精准开拓就业渠道,主动与重点用人单位对接,广泛收集招聘信息,向毕业生推送工作岗位信息4.1万余个。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对申请赴国外院校就读的学生,指导帮助其收集信息、准备材料,本科生获国外大学录取比例比4月份增长13%。简化处理就业手续,实行派遣手续四步线上办理,即学生提交、学院审核、学校复审、学生最终确认。

  层层传导,把新红利落到实处。为落实“稳就业”“保居民就业”要求,学校用足用实国家就业政策。以专业带动就业,面向本科毕业并获得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增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缓解就业压力。以岗位拉动就业,结合学校实际,开发科研助理、教学助理、管理助理等岗位150个,解决了7%左右毕业生就业问题。建立就业兜底蓄水池,强化外研社、国际教育集团等产业单位的兜底保障作用,为毕业生提供一年左右的短期就业岗位。以政策促进就业,设立就业引领专项资金,实施“七大就业引领”计划,用于国际组织、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基层选调生、社区工作者、参军入伍、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应届毕业生等分类补贴,将保居民就业和保基层运转相结合,着力实现毕业生就业和补齐基层人才短板的双重目标。以创业引领就业,依托“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建设项目”,建设“歆创”孵化器,为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投融资金、市场渠道、媒体报道、法律服务等多方位支持。设立创业专项支持资金,协同多方资源,实现“就地创业”“就近创业”,积极推动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利用在孵的创业企业和项目,面向2020届就业困难学生提供350余个招聘岗位,以创业反哺就业。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