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服务国家文化建设 扎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

——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能力专门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0-11-29 来源:《光明日报》收藏

教育部副部长 李卫红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推进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号召和大力推动下,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二是以良好的学风和文风,自觉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三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主题,大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普及。四是关注现实生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五是以人文交流作为大学新使命,为跨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要求。首先,日益频繁的思想文化交锋,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育大学生。其次,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作品。再次,《教育规划纲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此外,从总体上来看,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高校要切实发挥优势,以服务国家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来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影响。

  在新的起点上,必须更好地推进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第一,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第二,科学规划,切实将《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落到实处。要深刻学习领会《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科学制定本校“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将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抓紧抓好。

  第三,创新手段,进一步拓展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的途径和方式。在当今社会结构多元的情况下,推进大众化、普及化工作,要因人制宜,根据需求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要善于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普及方式,使大众化、普及化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有声有色,不断增强感召力与实效性。第四,改进评价,为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高水平学术专著与高水平普及读物都是精品力作;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高水平的普及文章都是精品力作。高校要加强评价改革试点,根据校情制定实施细则,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推进应用研究、对策研究,使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第五,坚持导向,正确处理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中若干关系。首先要防止变质变味,使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走向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其次要防止运动式、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另外,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还要防止忽视基础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