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滨州医学院千名大学生跨越27个省份,宣讲近300场——

将党的光辉洒向百姓心田

2021-03-30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滨州医学院大学生时政宣讲团成员、特教专业学生冯豪,6岁患疾失明,10岁时就开始登台演讲,这一次他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我向社会展示的是视障群体充满正能量的态度,让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予残疾群体的关怀”。

  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大学生队伍,有个动人的名字,“熠韶华”。意思是,要在大好年华,发光发热。

  去年寒假以来,这支来自滨州医学院的千人大学生时政宣讲团,分成365个小分队,跨越全国27个省份、362个市区,以“致敬百年·四史精神”为主题,开展现场和网络双线宣讲近300场,受众人数逾4万人。

  他们或寻访乡里乡亲,或驻守防疫村口,或投身史料展馆,或体验街区变迁……下基层上“云端”,让富民之声插上飞翔翅膀,将党的光辉洒向百姓心田。

  宣讲宏大主题却成为“校园网红”

  今年2月下旬,滨州医学院宣讲团视频单元刚刚登上B站,就获得了2.2万条点赞,被推荐到校园学习专栏首页,成了地地道道的“校园网红”。

  “你们是最棒的”“生逢其时,吾辈之幸”……收获了一大波点赞的宣讲团159队“人气5人组”,都是药学院大一学生,他们分别来自山东的5个县市。

  疫情当前,分处异乡。怎样在8分钟里,同讲“乘改革开放谱新篇 做登高望远领路人”这样的宏大主题?青春的火花在网上交替碰撞着:“分块领办,各就各位”“场景转换,视域扩展”“后期特效得跟上”“还有仪式感,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多月的时间,5个小伙伴沉浸其中,采集了几万字的史料、100多张图片、近30个视频,十易其稿,进行了50余次录制。正式出镜那天,他们手持红旗,英姿飒爽。韩孟雪赶赴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缅怀先烈,邵珠峰在“蔬菜之乡”寿光菜博会展馆前回顾改革开放历程,王志浩站在拔掉穷根的惠民县展示当地发展成果……“吾辈有幸遇见春风拂面的时代,更有志为繁荣昌盛的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队长王欣宜在日照市社区党史纪念馆作总结。

  指导教师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曹锡山激动地说,同学们的热情太高涨了,这个假期在B站上传了230多个原创党史宣讲视频。还有的同学在抖音上展现家乡变化试水直播带货,“这样的网红,个个都了不起!”

  打破边界感和老套路

  这样一支庞大的宣讲队伍,是怎样变成“网红”的呢?

  原来,他们身后有个很“硬核”的平台指挥部。在“千人宣讲团队长QQ群”里,不仅有详尽的线上宣讲标准与指导文件,还有“点对点”的“答疑区”,类似“多人宣讲要怎么呈现”“怎样才能使视频更加出彩”“我担心宣讲不够流畅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随时都能在这里找到建议和答案。

  平台指挥部来自宣讲团的核心成员,有130人。团长李林,系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别看是个小姑娘,但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他们的“五部制”运行图。谈起宣讲团一年多来的运作流程和经验,李林满脸兴奋。

  “平时苦练兵,战时打胜仗。”自2019年9月成立至今,宣讲团已经带队打了13台大型“宣讲战”,每场都有“挑战性”,每场都有“大捷报”。其中,既有校园大学生时政宣讲比赛、“助力家乡奔小康”医学生试水直播,也有与胶东党性教育基地讲解员同台学“四史”。特别是去年暑期的伟“微”道来宣讲活动,还获得了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如此庞大的宣讲团,是如何组织和培养起来的呢?李林总结出24个字的“带兵经”:海选入门,重点培养;不拘一格,创新焕活;扎根基层,开门进阶。李林举例说,这次千人活动,就是结合疫情时期特点,重点打造网上宣讲特色,让身处祖国四面八方的同学们扣准大主题,自拟话题、自由结队、自创“动作”,打破边界感和老套路,效果超出想象。很多同学扑下身子查史料、挖典型、做采访、巧编排,把课件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餐”。

  纳入全校思政创新大盘子

  宣讲团归来,在校园里圈粉无数。

  “我也是他们的铁粉。”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车先礼点赞宣讲团:行动快、创新多、表现活、合作强,真正体现了轻骑兵的特色!“我们的百年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就是要在机制上更胜一筹,充分激发青春活力,发扬‘轻骑兵’骁勇善战追新求变的精神,以此带动全校师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千人团能否再拓阵、再纳新?李林和队员们信心十足。这次活动举行前向学校申请了1000个第二课堂学分,以鼓励同学参与宣讲。没想到,原定开放15天的报名通道,第二天就因报名人数达到1370人而紧急关闭,“如果我们准备再充分些,机制再灵活些,千人团就会变成万人团。”

  好戏还在后头。当前学校正在总结和研究大学生宣讲团的经验与诉求,将其纳入全校思政创新大盘子中,顺势开启“价值创新”“校院协同”“多维驱动”和“开门宣讲”四大创新工程,举全校之力为学子们指路导航。(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张玉龙 王朝荣)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