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一碗豆腐娘 营养山里娃

2021-04-0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看到这种传统的磨豆腐的石磨盘,就想起我们当年在校吃的‘一碗豆腐娘’。”现已是浙江省丽水市云和中学教师的梅振华,每次回到母校云和梅源中学,都会情不自禁地讲起那段抹不去的记忆。

  梅振华读书那会儿,班上同学们家里的条件都很艰苦,他们每周从家带米到学校蒸饭,再带一罐梅干菜或者咸萝卜干。

  1996年,傅立克担任梅源中学校长。他发现学校900多名学生中有九成是住校生,他们每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才回家一趟备粮备菜。初中课业繁重,营养又跟不上,导致大部分学生面黄肌瘦。教师们心疼学生,常常自掏腰包,买点猪肉、鸡蛋和附近村民自家种的蔬菜给学生们增加营养。然而这杯水车薪的方法,只能解一时之困,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需求。

  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傅立克一方面向县教委和县政府汇报学生的困难;另一方面和教师们集思广益想到了一个点子,让学生每次回家带上一罐黄豆,学校请烧饭的阿姨把这些黄豆用传统的石磨磨成豆腐娘。

  “豆腐娘是浙江南部地区的传统小吃,它富含植物蛋白,口感好、易消化,成本也不高,不失为一个补充营养的好办法。”傅立克说。

  时任县教委主任王平得知情况后,非常支持学校的这一举措。但手工磨制耗时耗力,给全校学生磨一餐豆腐娘得花去半天时间。于是,王平决定县教委出资给学校添置专门的磨浆机。

  当时,云和本地老百姓用的都是石磨,大伙第一次看到磨浆机时激动不已。从此,学生每周能够吃上三五餐豆腐娘。为了丰富口味,食堂还会添些葱花、肉末、油渣之类的配料。在梅振华的记忆中,每次有豆腐娘吃,同学们的饭量都变得特别大。

  从1998年起,县域内其他农村学校纷纷效仿。后来县、乡政府逐年为寄宿制学校配备了磨浆机,黄豆也由政府出资购买,学生不用自己带黄豆,也能享受到每天的“一碗豆腐娘”。

  现已任丽水市教育局局长的王平回忆说,在“一碗豆腐娘”全面实施后,他们又四处奔走、多方筹措,提出给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每周提供一块肉、一碗蔬菜,每天提供一碗热汤的“三个一”要求,经费采取县(市、区)出一点、乡镇筹一点、家长拿一点、学校划一点等方式。

  2005年5月,在浙江省全省农村教育工作现场会上,丽水市政府作了题为“尽最大努力加快发展教育,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汇报,总结了云和“一碗豆腐娘”和“三个一”的做法,以及青田、莲都、龙泉、景宁等县(市、区)的“爱心营养餐工程”。就在此次会议后,浙江全省开始推广农村中小学生“爱心营养餐”。2006年,浙江省政府将农村学生“爱心营养餐补助”列入十件民生实事。

  20多年的持续关爱,“爱心营养餐”越来越丰富与营养,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爱心营养餐”的惠泽之下健康茁壮成长。提起当年的营养餐,就像梅振华一样,许多已毕业多年的学生仍然记忆犹新,那是“一碗豆腐娘”伴着葱花的醇香……

  截至去年,全国共有29个省份1762个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超过4000万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本报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朱军连 蓝岳仙)

(责任编辑:曹建)
相关阅读
[专栏]党旗下的教育故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