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四川省成都市以精准督导提质 促“双减”工作增效

2023-12-11 来源:教育部收藏

  成都是全国9个“双减”工作试点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多措并举、精准督导,全市校内外协同育人教育生态持续向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

  上强统筹,下重履职,各方聚力出利剑。一是突出多元共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17个市级部门联合成立规范校外培训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各区(市)县“全覆盖”组建专项工作小组,构建起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校外培训机构四级联动综合监管机制,“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全面形成。在全国率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和竞赛,率先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和考试正负面清单。二是加强政策供给。坚持靶向思维,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制定“双减”工作五张清单,出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等20余个配套文件,推动落实学科类培训机构政府指导价、预收费监管、课后服务、暑期托管、考试管理、督学督导。三是抓牢督查督办。市政府目督办连续6年把“双减”成效纳入县级政府为民办实事考核目标,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连续3年把“双减”落实情况纳入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聚焦“双减”工作机制建立情况、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课后服务覆盖情况深化督导,先后发布18份风险预警通知,对整改不力的予以问责,情节严重的给予年度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降级处理等,进一步压紧压实市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

  内推提质,外促减负,督导发力强落实。一是夯实育人实效。出台义务教育14门学科优质课堂教学标准、中小学12个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建立作业统筹管理机制、监测督导机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作业考试水平。在全国率先出台合理安排中小学生作息时间的通知、在全省率先推行中小学课后服务2.0版,保障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课间休息10分钟、午餐午休时间2小时,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创设午间“平躺睡”条件。开展“5+2”“托管+拓展”“学期+假期”等模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实施“名师导学+在线答疑”延伸课后服务时空,实现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4.3万余人次参与在线答疑。通过合理安排中小学上课时间、课间休息、午休时间、课后服务、就寝时间,把作业留在学校、把课余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家庭,引导学生劳逸结合、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家庭加强陪伴、融洽亲子关系。二是强化减负督导。实施“小学作业不回家”大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8.6万份),结合数据分析,分县印发问题整改清单,构建督导评价指标体系(10项一级指标、78项二级指标)。组织责任督学每月对标抽查,指导区(市)县对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溯源治理、对发现问题较多的学区和学校的整改结果开展复核,从作业管理分工、设计、总量、批改、反馈、评价、公示及课后服务等各环节扣实“小学作业不回家”责任链。市、县教育督导部门会同“双减办”每月组织责任督学、执法人员分片包干,每月督查校外培训机构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留书面作业回家等违规行为,确保任务落地“最后一公里”。三是用活评价杠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双减”核心要求纳入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形成可测可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观测点。以随机抽选的、覆盖各区(市)县的3万名学生为样本,对作业时间、睡眠时间、排名、补课、心理压力等9个项目实施监测评价。针对教情学情“量体裁衣”,分学段开发学生、教师、校长3套工具,题目嵌套构成完整监测评价体系,反馈区域诊断报告及问题整改清单。同时,把“双减”核心要求纳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体系,把责任督学日常监管学校的作业、作息等情况与评估结果挂钩,把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满意度测评中对学校作业、作息等安排的情况与评估结果挂钩,从评价层面逆向促进“双减”落地落实。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