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青海西宁城西区积极探索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教学

2024-04-01 来源:教育部收藏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搭建多元平台,将“让好奇心成为动力 让探究成为习惯”作为科学教育工作核心,通过营造科学教育氛围、打造科学教育新样态、强化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优化科学教育实施路径等方式,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是提升装备质量,营造科学教育氛围。优化科学教育硬件,按一类标准配备15间科学实验室,因地制宜建设创客室、种植基地、机器人教室等13个素质拓展室,同时,打造以“开放式体验中心”为主体的科普环境,建设科普长廊、少年科学院等,充分发挥2所“西宁市基层科技馆”和1个“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优势,开展多项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让学生零距离“触摸”科学,在浸润式科学环境中积极探索实践。

  二是构建“五个一”体系,打造科学教育新样态。招聘1批专职科学教师,不断壮大科学教师团队,保持教师队伍稳定。成立1个区级科学学科工作坊,探索“实验教学”提质优化路径。通过示范辐射、专业引领,为科学教师搭建互研互学平台。每月开展1场区级研训活动,内容涵盖创客、编程设计、机器人创意等内容,全面提升科学教师科创能力。组建1支科学学科中心组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突破区域局限,积极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每年举办1次区级科技节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打造有效课堂,强化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每月开展一轮“关注常态教学 打造有效课堂”随机听评课教研活动,对实验教学、教案、作业等教学常规进行检查与综合评价。每年组织科学教师开发自制教具,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每两年举办一次“好课堂发现好老师”科学学科赛课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区科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是拓宽资源渠道,优化科学教育实施路径。以课后服务、综合实践为着力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构建大科学教育工作新格局。目前,区内设有“单片机乐园”“绿电小课堂”“机器人乐高”等38个课后服务社团,15所馆校合作校。五四小学将“二十四节气”校本特色活动打造成“科普教育+项目综合实践”科学教育亮点课程。行知小学打造“小先生”生态研究课程,在“生态之窗课程”“探寻猫科动物星球”“动物园科学探秘”等特色活动中开展科学教育。虎台小学开展乐高机器人、代码编程、航模社团类特色课程,一批优秀的学校科学教育成果集中涌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教育新亮点。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