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辽源龙山区谦宁街小学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办学活力

2024-04-10 来源:教育部收藏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谦宁街小学在“双减”工作实践中探索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从优化资源条件、强化队伍建设、开发课程项目、创设活动载体等方面着力,彰显科学教育特色,激发办学活力。

  一、优化资源条件,夯实教育支撑

  在省、市、区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不断加大校园科学教育软硬环境建设力度。逐年增加科学教育投入经费比例,更新升级“两馆四室一空间”(即校园科技馆、南仁东纪念馆、STEAM教室、创客教室、科学探究室、科学实践室、科普e站空间)的硬件设施。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做好科技主题的校园环境建设工作,设立科学知识长廊,开辟创新作品陈列室,为学生倾力打造多维立体的科学教育活动阵地,着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强化队伍建设,集结优势力量

  整合多方资源,组建“馆校联合”(学校、大学城、科技馆、图书馆)学科融合型师资团队。学校成立科创工作室,由科学名师作为主持人带领6名校内科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及3名校外科技辅导员组成科学团队,投入资金为教师搭建外出学习、观摩、培训、参赛等平台,每年参加科技辅导员、车模航模竞赛、人工智能教练员等技能培训近百人次,通过专业化培训为教师成长铺设快车道。为扩大科普宣传队伍,实行家校联动,培训家长、少先队员代表作为学校的科普信息员,在更广泛、更深入的多领域科学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开发课程项目,提升创新能力

  将科学教育纳入教科研体系,探索课程项目一体化发展模式。研制《谦宁街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协同省、市、区相关部门整合优质资源,设置STEAM创新实验室四大类课程(启蒙课程、普及课程、培优课程、参赛课程),探索实践“科创+”教育模式,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学科、全过程,以科辅德、以科健体、以科尚美、以科促劳,形成科学教育“五育融合”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打造小小创客、车模航模、人工编程、天文探秘、3D打印、机器人战队等6个精品学生社团,开发船舶设计(基于跨学科)、校园改造师(基于问题解决)、创意花窗(基于设计思维)、我的AI农场(基于人工智能)等4个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社团活动、项目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乐趣,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打牢基础。四年级某班学生张金某就是这些社团的发起人,无论是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天文望远镜,还是微型机床、机器人套件、比特实验室物联网套件,他都充满兴趣并如数家珍,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他手握一本科技书或车模航模,围着老师问问题,去图书室找答案,操作仪器设备探索求知。在张金某的带动下,学生社团参与人数逐步扩大,每次项目实践均由学生自发组织、自讲自评,学生们争当“科技小讲师”,用项目场景+主题体验+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示创新经历与实践成果。

  四、创设活动载体,浓厚科创氛围

  构建“基础+特色”活动平台,坚持常态系列活动与创新引领活动融合链接,赋能科学教育发展。一是开展科学教育“五个一”系列活动(每日一次科普小课堂,每周一次科普广播站,每月一次科创大讲堂,每学期一次研学实践,每年一届校园科技节)。二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拓宽学生科创视野。以南仁东“爱、勇、精、实”四字精神为引领,开展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进校园活动,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感受科学家精神。邀请南仁东亲友等到校进行“讲述南仁东故事,弘扬南仁东精神”主题宣讲。开展南仁东事迹校园图片展,组织学生到贵州研学探秘“中国天眼”,带领学生走进科技馆、博物馆、气象站、水厂等,体验科学魅力,让科学家精神融入孩子们的成长血脉。六年级某班学生张裕某参加“中国天眼”研学活动后,立志学习南仁东科学家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将来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多次在各级科技竞赛中获奖,并以突出的创新业绩荣获“宋庆龄奖学金”。三是发挥基地校示范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学区科创交流会、面向社会开放科普基地等活动。其中,校园科技馆和南仁东纪念馆接待各级领导、兄弟学校调研参观近万人次。坚持“以赛促学”,组织学校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编程大赛、模型大赛、未来工程师竞赛等10余项科技赛事,为促进市、区科学教育的整体提升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