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执法三端发力 切实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2023-07-14 来源:教育部收藏

  一、前端“抓统筹”,高位推动出实招

  一是建立“三个专班”高效推进。成都市青羊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宣传与舆情处置、风险排查调处工作3个专班,将“双减”工作纳入《成都市青羊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目标推进事项》,逐条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每月坚持系统化推进、项目化落实、清单化管理,构建起“政府领导、教育牵头、部门参与、属地管理、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专项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绘好“三张地图”精准监管。全面摸清本区域校外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和风险底数,绘好机构点位布局图、违规机构曝光图和风险舆情警示图“三张地图”,对风险机构建立“一机构一策略”方案,针对问题逐一指导化解。建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持续开展机构风险排查,建立问题线索转办机制和分类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隐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配强“四支队伍”常态执法。成立校外监督员吹哨队、教育执法队、部门联动队、社会监督员宣传队等四支110余人的队伍,设立专项经费,定期组织人员参加政策法治培训,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教育行政执法能力。截至目前,全区教育系统约70名教育行政人员已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400余人次参加法制培训。

  二、中端“治乱象”,整治问题动真章

  一是抓实抓常“四级动态排查”。建立区级、街道、社区、网格员四级“网格化”动态排查机制,组织网格员、志愿者锁定辖区内校园周边、公共区域、小区楼宇、背街小巷、连带场所等五个区域进行“满覆盖”摸底排查,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档案、随机问询等形式,深入机构进行全方位摸排,建立起“无死角、无遗漏”的培训机构监管数据库。开展从业人员全面排查,分类摸清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底数,明确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全区先后组织2500余人次排查,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出动252人次,发现问题185个,均已完成整改。

  二是整治整改“三类突出问题”。聚焦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违规经营、无证机构“死灰复燃”等三项重点问题,通过“三查”,切实提升整治精准度。严查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严查以幼小衔接、小升初、初升高、托管等名义开展违规学科培训;整合社区力量,“地毯式”排查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一对一”“一对多”违规培训。深查培训机构违规经营问题。通过实地督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机构是否按流程购课消课、是否使用非监管账户收取学费、是否一次性超时间超课时收费等行为进行逐一督查。常查无证机构“死灰复燃”问题。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对已注销、已关停的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排查,防止“死灰复燃”,已取缔无证无照培训机构42家。

  三是管好管严“五大关键环节”。管牢培训资金。指导3家义务段学科类、46家高中学科类机构全部上线“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确保全流程接受监管。管好培训材料。组建由相关专家、中小学教研员、一线教师组成的专家审查委员会,组织开展培训材料专项清查,严把入口关、质量关。管严培训广告。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户外广告专项清理行动,紧盯重点地段、重点场所,清理违规广告200余条。管住培训时间。重点检查教学时间是否合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培训行为严格规范。管实培训合同。通过入校查阅、询问家长等形式,查看机构与学生家长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情况。

  三、末端“补短板”,健全制度促规范

  一是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构建部门联动队定期查、校外监督员队时时查、社会监督员宣传队随时报的“三级监督反馈体系”,对校外培训机构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网格化监管;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媒体记者、家长代表等30人担任校外培训规范治理社会监督员,共同参与到校外培训机构是否超标、超前、超时间、超范围培训等监督评价工作中。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促进社区治理和教育监管的良性互动,实现校外培训机构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二是坚持定期约谈提醒。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持续开展机构风险排查,建立问题线索转办机制和分类处置机制,对存在风险隐患的机构联合约谈、分类化解,先后约谈480余人次,做到全区重点企业、重点风险机构全覆盖,坚持谈政策、谈责任、谈措施,指导机构规范培训行为。

  三是实施督查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学责任督学作用,采取责任督学专项督导、教科院入校视导及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等形式,先后多次对全区中小学进行全覆盖调研指导,每月定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监测,推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督导全覆盖。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