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
对广东省5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2015-12-18 来源:教育部收藏

  11月1至7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广东省申报的51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下简称县)进行了督导检查。本次督导检查是依据《义务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要求,在对广东省申报材料严格审核的基础上进行的。

  督导检查组分13个小组对51个县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和教学点482所,其中小学210所,初中120所,一贯制学校46所,完全中学34所,教学点72个。检查中,核查了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共204个;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26102份,回收有效问卷25611份;采取随机访谈等形式,征求了公众意见。

  督导检查组对51个县的督导检查意见如下:

  一、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检查结论

  按照《办法》规定,督导检查组对广东省51个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办学基本标准后进行。各省(区、市)应根据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国家标准,制定既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与国家标准基本相符的省级标准。广东省结合本省实际,就办学基本标准制定了相关指标。督导检查组对51个县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核查。核查结果:学校基本达到了评估标准(详见表1)。

  表1 广东省51个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docx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办法》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不要求每个单项指标均达标)。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核查结果:51个县的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小学差异系数在0.189-0.648之间,初中差异系数在0.199-0.517之间(详见表2)。

  表2 广东省51个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表.docx

  (三)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办法》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17项指标进行,省级可适当增加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广东省根据实际,在实施办法中增加到25项指标,总分100分。核查结果:51个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均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得分在85-94.5分之间(详见表3)。

  表3 广东省51个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情况表.docx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办法》规定,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需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广东省对51个县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85%以上,基本符合要求。我们此次也通过座谈会、随机访谈等方式对以上几类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广东省调查的情况基本相符。

  督导检查组还对51个县有关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解,未发现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综合以上结果,督导检查组认为,51个县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督导检查组将把此次督导检查结果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提请最后认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广东省以“创强争先”为总抓手,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完善资源均衡配置长效机制,继2014年57个县通过国家认定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又有51个县接受国家督导检查,成效显著。

  (一)注重统筹规划,强化政府行为

  一年来,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定目标,对照省定办学基本标准,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兜底部、补短板”的原则整改不足,查遗补缺,以评促建。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今年7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创强争先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省长出席会议,部署动员。省财政又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全部投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用于教育创强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补短板。各市、各县落实省政府要求,按照本地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不断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二是强化监督考核。各级政府层层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制,通过目标考核,逐级落实责任。同时,进一步完善督导评估体系,创新督导机制,“一县一案”、“一校一策”,开展全省义务教育数据监测分析,强化问题导向,实现以评促建。通过督导,今年全省共追补“三个增长”欠拨经费15.6亿元。

  (二)注重均衡配置,改善办学条件

  2015年,广东省再次提高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分别达到1150元、1950元。同时,省级财政加大支付转移力度,重点支持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各市、各县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70多亿元,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一是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各县适应本地城乡教育布局与入学需求变化,按照国家和省级学校建设标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大学校基本建设力度,扩充城区教育容量,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河源市源城区制订了《源城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总体方案》,新建学校12所,改、扩建学校29所,共增加学位2.2万个。云浮市云安区近几年新增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揭阳市揭西县投入2亿元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二是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各县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前提,不断提档提标,完善学校装备,重点加强学校功能教室和常规仪器配备、以及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近几年,罗定市投入近2.6亿元,建设了一大批中小学功能教室;五华县累计投入5.27亿元用于添置、更新信息化、常规教仪等设备设施;乐昌市投入资金6963万元,添置教学平台626个,电脑室51间,全面升级校园内网。汕头市澄海区全面实现中小学校互联网光纤接入,中小学教室多媒体电教平台配备率均达到100%。目前,51个县在校园面积、校舍面积、体育运动场地面积、教学计算机台数、仪器设备值、图书等多项办学条件指标上,水平全面提高,配置更加均衡。

  (三)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教师素质

  广东省将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水平、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交流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一是加强教师交流。各县积极探索新途径,完善新机制,鼓励校长、教师流动,均衡区域师资配置。云浮市云城区建立了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际间均衡配置的机制,积极推进骨干教师交流、支教等活动。潮州市湘桥区两年内共抽调市区3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有效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惠来县实行农村教师“三个优先”的激励政策:补充师资优先、评先评优优先、培训学习优先。二是提升专业化水平。各县积极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落实“强师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珠海市香洲区3年共投入771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人均1986元。东莞市以“三名”工程为抓手,建立名师工作室43个,培养各级骨干教师、校长292人,全力打造优质教师团队。和平县举办全县第一、第二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并邀请30多位专家教授前来指导把脉。三是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收入水平的“两相当”,继续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据不完全统计,岗位津贴实施后,农村教师平均工资增长了15%。翁源县全县专任教师人均月工资由2012年的2719元提高到2014年的4382元。新兴县落实学科带头人教研津贴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并逐年提高,2014年偏远山区学校教师岗位津贴高达1300元。

  (四)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广东省坚持全面育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强化德育工作。各县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探索创新多途径多样化德育工作模式。廉江市联合市司法局举办法律讲座,开展巡回演讲,使城乡20多万名中小学生受到了法制教育。仁化县充分发挥33个德育基地、15个社会劳动实践基地的作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韶关市浈江区通过“抓规范、促创新、建网络、重感化、强实践”,弘扬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形成了“一校一课题”的德育研究格局。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各县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研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新,形成了以研促教、以评促学的良好局面。东源县改革教学评价,鼓励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开展“同课异构”教研,积极探索山区教学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兴宁市每学年安排一个月为“教研活动月”,每学期以片区学校为单位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三是培养学校特色。各县利用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广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育人。广州市黄埔区结合本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挖掘南海神庙、黄埔军校、横沙书香街的教育元素,形成“玉岩讲坛”、“磨砺养成教育”、“走进九龙”等特色校本课程。吴川市着力打造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成校园足球场156个,全面普及校园足球活动。韶关市曲江区、翁源县开展校园文化专项督导评估,通过督导评估促进中小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内涵发展之路。

  (五)注重扶弱帮贫,实现教育公平

  广东省不断完善政策,强化各项措施,保障各类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力,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一是让残疾儿童有保障。各县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完善的、全方位的特殊教育工作网络。广州市白云区制定《广州市白云区特殊教育工作意见》,开展特教工作年度考核,区教育、残联、民政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澄海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年下拨生均公用经费比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高出10倍以上。遂溪县落实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对特殊教育学生实行“三免一补”(免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补生活费)。二是让留守儿童有关爱。各县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中山市创办了“空中家长学校”,组建专家队伍,通过信息网络媒体,搭建起学生、家长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之间无障碍沟通桥梁。韶关市武江区积极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创设校园 “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心灵加油站”、“乡村学校少年宫”。三是让贫困儿童有温暖。各县制定多种政策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帮扶,确保贫困学生不失学、有温暖。南雄市在全面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坚持对中小学困难生、特困生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助,每年累计发放资金就达100多万元。英德市对农村住宿困难学生发放每人每年600元的伙食补助,近三年补助学生23473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区教育资源仍不能满足新增入学需求

  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新增入学需求。罗定市、兴宁市、广州市白云区、云浮市云安区等均有部分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不足。中山市、河源市源城区、韶关市武江区、清远市清新区等等均有部分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不足。云浮市云城区、罗定市等均有个别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足。清远市清新区中心城区小学、初中学位不足现象较为突出。

  大班额问题普遍存在,东莞市、河源市源城区、珠海市香洲区、云浮市云城区、揭阳市榕城区、龙川县、怀集县、兴宁市、大埔县、和平县、韶关市武江区、韶关市浈江区、韶关市曲江区、翁源县、怀集县、封开县等县比例较高。

  (二)学校设施设备仍不同程度存在缺口

  信宜市、潮州市湘桥区、东莞市、普宁市、中山市、惠来县、龙川县等均有部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不足。东源县部分学校标准篮球场地不足。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揭西县等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仍有缺口,廉江市、湛江市麻章区、遂溪县、徐闻县等均有部分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图书馆狭小。和平县部分中小学没有多媒体。怀集县、惠来县等均有部分学校的教室缺多媒体设备。怀集县、陆河县、翁源县、连平县等计算机配置存在较大缺口。

  (三)部分学校教师配备不足,一些地方教师交流机制不健全

  广州市、韶关市、珠海市、汕头市、湛江市、肇庆市、梅州市、梅州市、河源市、阳江市、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等城市部分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广州市白云区、湛江市麻章区分别有部分学校缺专业卫生保健人员。和平县部分教学点缺专业英语老师,每年有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外流。韶关市、湛江市、河源市、梅州市的受检县、陆河县、怀集县、封开县均存在教师交流比例偏低的问题。

  (四)一些地方仍存在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

  各受检县普遍存在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现象。尽管采取了其他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再顶岗任教的方式,但仍在部分学科、不同程度上存在专业教师缺口,东源县、清远市清新区、郁南县、揭阳市榕城区、阳春市、韶关市武江区等问题较为严重。乳源县部分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年龄偏大。新丰县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多数在县城,校际间未均衡配备。

  四、督导意见

  广东省应针对本次检查中发现有关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相应对策,切实部署整改。

  (一)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县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严格按照“三个增长”及各项教育投入政策要求,依法依规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经费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追补资金合理安排并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各县要认真做好人口变化预测,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要落实城市教育共建配套项目为主,努力做好中心城区学校扩容,逐步解决面积不足、班额过大等突出问题。要始终坚持抬高底部、补齐短板的原则,扎实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将工程项目向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向薄弱学校倾斜。要对照国家和省定标准,强化全程监测和过程指导,逐校排查标准化学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一县一案,一校一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一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各县要结合实际,完善配套措施,继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重点解决好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新任教师要精准补充到农村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要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差别化待遇等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名优教师服务于农村薄弱学校,努力实现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要不断加强教师培训,积极打造名优教师,构建合理教师梯队,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

  (四)进一步健全均衡发展长效机制

  对照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的备忘录中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今后的工作依然艰巨。各级政府要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动态性,已达标县要不断完善已经建立的各项制度,巩固成果,提高水平;未达标县要对照国家和省定标准,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早制定工作计划,早部署、早行动、早日实现规划目标。

  督导检查结束后,请广东省进一步研究,及时布置整改,在三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芬)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