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创新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体制

2018-04-19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珏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未来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与目标,特别是关于2020年之后面向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既充分体现了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分析与把握,又符合我国人口大国的实际和具体发展条件。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和历史性发展任务,十九大报告还针对国家的人才、人力资源、劳动力以及不同人群的发展和团队建设,也提出更新、更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例如,十九大报告在明确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同时,还针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针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方面的重要目标和具体要求。另外,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方面,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提出要“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事实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进入到“十三五”规划周期以来,党和国家面向未来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性规划,例如《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这一系列战略规划的目标设计都指向未来,而且都对我国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面对未来新要求,我国的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然很低,据“六普”的数据分析,仅有不到9%的人接受了大学以上程度的教育,超过65%的人口仅接受了初中及以下程度的教育(彭博新闻社网站2017年11月19日报道,我国官方数据也证实这一情况)。这样的人力资源水平远远落后于高收入和创新型国家的目前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相适应,显然,难以有力支撑和保障国家战略与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应该说,在长期以来各级教育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人力资源水平指标增长很快,正在加快缩小与中高及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差距,但由于人口和人力资源存量基数巨大,若继续按照以往的发展节奏和发展体制、依靠现有的增量途径来提升和改变我国的整体人力资源结构与水平,无疑需要比其他国家花费更长的时间。若继续按照现有的节奏和体制发展,我国既不能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的先行战略,也难以落实和完成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相关战略任务与要求。

  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与要求,我国人力资源发展同时还面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比例双双持续下降的特殊困难和危机,同样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源以抵消“人口红利”窗口关闭产生的不利影响。另外,尽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依然很大,未来十多年间也还会维持在7-8亿人的程度,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1/8左右,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短板。所以,要加快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教育和培训服务,加快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劳动生产率及核心竞争水平,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发展动能和支撑。

  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尽管我国各级基础教育还将围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来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和巩固水平,但从发展趋势和已经达到的相对较高水平来看,未来的普及率发展空间有限,提升教育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的重任就必然历史性地落在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来。然而,若按照目前各级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进行预测,那么到2035年,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主要指标、如劳动年龄人口中的高等教育学历者比例、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等,甚至仍然达不到OECD、高收入、高创新指数国家目前现有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要求很不相适应,难以引领和支撑国家的一系列战略安排和目标的达成。

  应对这一新挑战,为了如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出发,基于大国国情、教情和面临的发展危机,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超前谋划、果断做出抉择: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统筹协调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长项,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超前布局国家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加快发展教育加大增量、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国家行动计划以提升和优化存量资源,通过这“两个轮子”来驱动和加快提升我国的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能级,满足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在这里,增加增量就是要继续加快发展高水平的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更快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从增量的维度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和能级。另一方面,提升和优化存量就是要通过坚决实施国家行动计划、对不同学历技能层次、职业类型的从业人员和劳动年龄人口实施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及培训服务,从调整和优化存量的维度进一步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包括调整人力资源存量的结构和升级质量。通过存量和增量的双轮驱动,提升我国人力资源能级和竞争力水平,并力争到2035年,将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高等教育学历者比例提高到40%以上,将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到12.5年以上,达到与高收入国家大致相当的水平,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也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的相对理想程度。

  为了设计和落实好这个国家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我们认为首先就需要继续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和协调推进,以各地政府、行业企业、大型社区、专业机构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模式具体落实和实施,并同步设计相应的监测评价机制、运用先进手段和信息化技术予以过程性支持和保障。具体应落实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大举措。第一,通过学制、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扩大现有高等教育机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规模和增量。在保持高等教育正常增长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弹性学制和新业态、新学习方式,扩大高等教育增量、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更多人共同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按照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在2035年前全面实行高等教育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将同时接受本专科教育的学生人数增长1/10-1/8,使更多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内分享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另外,通过高等教育业态和运行模式创新,扩大分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获得的有效学分比例、通过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学习方式接受高等教育及服务,提升高等教育的在学规模、毛入学率和多途径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到2035年使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第二,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服务的国家行动计划,优化升级人力资源存量,真正将我国人力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按照参与率50%以上的可操作参数预测,设计和安排接受继续教育、各类培训、多样化教育服务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并在2020年之前实质性启动这一国家行动计划。到2035年之前,期待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及从业人员能够参与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服务。第三,通过“双轮驱动”国家行动计划的扩大增量和升级存量工程,将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及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等重要指标提到与高收入国家大致相当的水平。第四,为扩大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规模和毛入学率水平,我国高等教育要围绕内涵发展、优化结构和提升质量,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特别要加快共建共享,统筹各方资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分享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果。第五,为在人口大国能够统筹多方面资源以形成合力共同实施人力资源存量提升的国家行动计划,必须结合我国及各地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大力推进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信息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创新现有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必须强调国家和地方的政府协同,特别要发挥好地方的有力统筹,才是实现“双轮驱动”国家行动计划的最根本保障。此外,还应结合国家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加强相关立法,提升继续教育、多种培训与教育服务的基础能力,尤其要加快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健全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服务支持体系,为教育发展提升我国人力资源能级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