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努力打造中非人文交流品牌

2020-07-15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在《意见》的指引下,浙江师范大学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内涵发展,争取全球优质资源,同时继续深耕中非人文交流品牌,助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进一步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贡献力和影响力。

  一是注重内涵发展,努力扩大海外高水平“朋友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浙江师范大学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浙非战略合作”需求,紧紧对标国家“双一流”和省重点高校建设要求,将国际化作为学校四大发展战略之一,聚焦重点领域和优势学科,先后与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建设国际科研合作平台30余个,逐步构建具有浙师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体系。获批2个国家级“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境)外交流交换人数逐年递增,120余个国家的数千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数量居省属高校第一。

  二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争取全球优质资源,主动拓展国际办学空间。浙江师范大学从单纯“引进”逐步走向“引进”与“输出”并重,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大胆探索境外办学,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和教育品质。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个,与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合作举办了浙江省首个境外办学学位项目,并与英国班戈大学、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协议,实现了海外高校高层次人才合作培养新突破。在海外合作建立孔子学院6所,布局从非洲、欧洲拓展至美洲。

  三是打造非洲研究高端智库,深耕中非人文交流合作品牌。浙江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非洲研究学科优势,以服务中非友好关系为使命担当,举全校之力做好非洲研究。非洲研究院瞄准“当代非洲发展问题”“中非发展合作”两大命题,在中国和非洲成功举办了八届中非智库论坛,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学校着力打造蜚声中外的研究高地和顶尖智库,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落户浙师大,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四是多平台培养涉非人才,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2000年中非合作机制形成后,学校相继获批成为教育部、商务部的教育援外基地,积极承办各类涉非培训项目90余期,培训50多个非洲国家的3000余人。2010年,学校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集人才培养、人员培训、学术研究、商务咨询于一体的中非国际商学院,同时在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建立对非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与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合作,在非洲三国建立海外实训基地,迄今已培养中国“非洲通”和非洲“中国通”人才近千人。(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郑孟状)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