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访谈

西部“两基”攻坚地区受表彰代表做客教育部网站谈“两基”攻坚工作

2007-11-29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收看由教育部门户网站和中国教育新闻网同步直播的访谈栏目。在11月28日,也就是昨天,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会上做了重要的讲话,并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牌。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在“两基”工作中受表彰的代表来到我们这里,请他们来谈一谈工作情况,首先,我们欢迎一下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府教育督导办办公室主任杨昌群老师!

  杨昌群: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第二位是云南省兰坪县啦井中心校校长刘庆祥老师!

  刘庆祥:大家好。

  主持人:第三位是湖北恩施州教育局副局长谢苹!

  谢苹: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三位老师的到来。首先,先请老师们介绍一下“两基”工作的情况,先由杨老师开始吧。

  杨昌群:大家下午好,很有幸能够到我们教育部来,和大家一块交流。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的杨昌群。我们那个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是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将近82%,我们在实施“两基”攻坚的过程中,是克服种种困难。首先,在实施“两基”攻坚当中,是有中央的大力支持,实施了义教工程、寄宿制工程、“两免一补”等等,教育经费得到了保障,所以为我们贫困地区改善了办学条件。在我们的农村,应该说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丽的环境是校园。

  第二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克服困难压力,排难而进,才能使我们的“两基”攻坚顺利的实施。“两基”工作在我们那个地方是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州省、州县,各级党政对“两基”工作都是高度的重视。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层层落实,部门和学校结对帮扶,干部和学生结对帮扶采取了种种措施。政府在组织学生入学这一块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做到应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能跑,所以才能使我们的“两基”工作顺利的实现。在我们黔东南州的,因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我州的16个县当中,有4个县分别提前一年实现了“两基”目标。

  第三点,我们那个地方在实施“两基”工作工程当中,注意早计划、早安排、早启动,我们黔东南自治州是16个县,首先是做好实现“两基”目标的规划,各县根据自己的情况早计划、早安排、早启动。每年通过省政府的验收之后,州委、州政府会及时的召开工作总结会议,鼓励已经通过省政府验收的县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同时,也要求没有通过验收的县要举全县之力,打好“两基”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两基”目标。

  第四点,我们非常注重“两基”的过程督导,落实责任、加强整改,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贵州从省、州到县,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对“两基”攻坚县都要分间断的加强过程督导,每一次过程督导以后,都要由政府下达督办函,然后再督促整改,每一次下发以后,督导部门都去督促整改,所以我们的“两基”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现在,应该说在各县都认为,如果没有督导部门的督促指导,那可能不会这么顺利的就实现了“两基”目标。

  第五点,在我们那个地方,应该说“两基”工作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是全民参与、深得民心的工程。在我州,从领导到百姓、从大人到小孩,人人都知道“两基”,各个都参与“两基”,就像刚才我说的,比方说我们机关干部、干部职工人人都帮扶有学生,单位都帮扶有学校,责任制层层的落实,老百姓也是投工投劳,为建筑学校的时候、修建学校的时候投工投劳的很多,也出现了很多非常感人的事情。学校修好了,老百姓的孩子都能上学了,老百姓得到实惠了,所以老百姓也非常的高兴。

  主持人:谢谢杨老师的介绍,我刚才听您说,您那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那么以前在没有实现“两基”的时候,当时我们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杨昌群:当时没有实施“两基”攻坚之前,我们的学校多数是木房,没有围墙、没有校门,甚至没有厕所或者是厕所很小,学生多数也有相当一部分也进不来,为什么进不来呢?没有实施“两基”攻坚以前,因为我们那个地方比较分散,山高坡陡,人口密度比较小,人居住比较分散,所以很小的时候上学路走不了,年纪大了再去上小学又不稳定,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实施“两基”攻坚以后有校园,孩子也能够都到学校来。

  主持人:那刘老师,您的学校是不是以前也是这种情况?

  刘庆祥:对。

  主持人:没有校舍,然后也没有好的校园环境?

  刘庆祥:特别是到一、二年级的时候可以上,三年级到四年级开始就住不了校了,有的是走读,有的是寄宿,更主要的是家庭条件,上不起学这种现象比较突出。

  主持人:那像这种上不起学,地处贫困山区,环境又不好的地区,当时听了有“两基”的工程的时候,家长是什么心情,孩子又是什么心情呢?

  刘庆祥:首先就是实施规划以后进行宣传,宣传以后老百姓对“两基”的认识还不是清楚。我们就种菜、养殖这些具体工作去辅导他们,进行科普宣传,逐步提高他们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和家长都懂得,不上学要脱贫致富是不可能的。你要最终改变命运,还得依靠科学文化,依靠教育,这样去启发他们。

  主持人:那咱们对他们的这种意识上的引导,是不是也经历了反反复复的过程?

  刘庆祥:对。

  主持人:中间有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困难,咱们这边是怎么做的?

  主持人:所以我们还是从实际的情况出发,跟他们说我们能解决孩子们的这些基本的上学费用、生活的费用,然后长期劝导,才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才能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

  刘庆祥:对。

  主持人:那么谢老师您所在地区是怎么做的,您认为实施“两基”过程当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谢苹:我们湖北相对来讲比杨老师所在的地区强一点,湖北是在中部,我州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所以我们能够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在“两基”攻坚之前,“普九”的时候,我们是六县两市,已经有三个县是国家验收的,那么有五个县还没有验收,对我们工作来讲,老百姓在这方面的认识方面稍微要好一点。但是我们的困难在哪里呢?因为我们过去经济落后,地理条件恶劣,过去欠帐比较多。还有我们的孩子进不来,由于我们的地理条件山高路远,坡陡箐深,学生来了之后留不住,一个是进不来,校舍不够,学校的树倒的是多了,但是校舍还是不够,没有那么多的教室没有那么多的宿舍,进不来。第二个是由于山路比较远,像我们有的孩子七、八岁,来上学看着不远,走起来却很远。有的山路10公里就要走三、四个小时,下午回去也要三、四个小时,成人都承受不了,所以来了两天就承受不住了,留不住。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学不好,就是我们的老师年龄比较老化,当然也是由社会发展的整个状况造成的,因为我们过去中学不多,高中不多,高中老师进不来的时候,就从初中找一些老师,然后到小学找,基层一点的就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师,还有一部分是由我们过去的贫困老师转过来,本身自己就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加上这么多年的大山封闭教育之后,相对来讲后来的继续教育又不够,这样的话,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有点跟不上形式,所以学生觉得有一点枯燥乏味。我们原来没有“普九”验收的五个县(市)初中的入学率达不到。所以国家的“两基”政策实施之后,我觉得每项措施都是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实现的。我们基层教育工作同志和老师们都说,领导们怎么把基础的情况了解的那么清楚,制订的策略能跟基础学校进行挂钩,解决了我们学生进不来,同时保证了学生留得住。特岗教师和远程教育又保证了学得好。这样这些措施都上来之后,我们加强了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加上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当我们今年国家验收的时候,老百姓也得到了好处,孩子上学以后有知识,学习好了,不管是为人处世,有礼貌了有知识了。我们县去年免学杂费,重新打工的孩子又回来上初中了,去年我们收回了八百多人,06年我们率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他们回来之后,因为在外面学不到新知识,就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只能做最苦的活,最基层的活,收入少,体力消耗大,有的孩子很聪明,老板很想培养他,但因为知识跟不上。他自己觉得这样也不够,需要充电,就回来,我们去年就收回了八百多人,年纪比较大。所以我们觉得“两基”攻坚国家的策略比较好,但是还有一点,我们认为我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来讲,我认为我们当地的党委政府对“两基”攻坚的认识高,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像我们州,从州里到县里,到乡镇、党委政府,都把实施“两基”攻坚摆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我们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所以有这样的认识,采取措施的时候才得利。像我们州除了国家的各种项目之外,我们州里也是给教育三个提高,标准是比较高的,而且还增加了一些项目,比如在技术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当地政府配合解决学生的饮水难问题,入厕难问题,卫生校园建设问题,和食堂餐厅的建设问题。都采取了一些配套措施,这样使我们的学校,不仅仅是在把国家给的惠民政策办好,总的一点来讲,就是要求把好事办实了,把实事办的更好,这样的话,老百姓才能看到我们现在的政府是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政府,他们也会很高兴。现在我们的小学入学率几乎就是百分之百。

  主持人:那是相当不错了?

  谢苹:相当不错,我们的巩固率达到99%以上,初中的入学率在97%以上,巩固率在96%左右,过去我们的入学率可以,但是巩固率不行,从近两年来看,都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这个数字实施“两基”以前大概是多少?

  谢苹:我们那个时候,最低的初中的巩固率是80%左右,那个时候就是巩固不了,我们也是政府划责任,每个干部都有责任,每个学生不来学校上学干部都是有责任的,作为乡政府、村委会都是政府来监督,进了学校两个月跑了,他不愿意上学,打工出去了,你去的时候他知道你去,于是他跑了不愿意上学。多种因素不愿意上学,我们那家庭困难是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因素,还有就是没有兴趣,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没有转变之前学不进去,初中有的就是学不进去。

  主持人:等于就是多种方面导致他们不愿意上学,还有的是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上不起学。

  谢苹:对,04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有一个孩子,家里也是听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送他上学,然后贷款让他上大学,过春节的时候回家来了,在春节以后,春季开学向父母要了学费,有的孩子和他是同学,就出去打工去了,没上大学,回来的时候给家里带回了钱和手机,那个同学就说你看,上大学的还没有没上大学的有用,当时就是这样,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这几年的话,从恩施州来讲不仅是义务教育,对职业教育这一块发展也很重视,现在通过我们的职业中学和我们的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定单式培养,通过我们职业中学培养的学生出去打工的,定点培养也能够给家里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家里脱贫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今年国家给了一些补贴,把它作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层面来办的情况下,一定能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就是为我们建设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人才,特别像我们恩施州高水平的出去了,那么自己在当地,因为像我们的边远山区要把外地的人才吸引进来,那可以说只是一个理想,是很难变成现实的。那么我们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能够留在当地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所以我们今年对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视的,现在我们两条腿走路,普通高中,除了义务教育这一块,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共同进行,也是做了一些州与州政府做了一些重大的决策,现在发展的也是比较好。我就是有一点想法,借这个机会讲一下。像我们那个地方,不知道我们的杨主任和刘校长你们那是什么样的,我们就是觉得希望国家对寄宿制学校建设这个项目,能够至少再实施一轮,这样对于解决我们那寄宿制的问题,解决我们进得来,留得住的问题,就更好了。有的学校还是两个孩子一张床。

  刘庆祥:我们也是。

  谢苹:两个人一张床的话,我们觉得还是有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在里面,一方面我们也在科学的测算,随着计划生育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们测算今后5年还是一个高峰期,我们算今后10年的话,现在的水平还是不够,校舍还是不够,所以国家对我们西部地区或者是我们这次“两基”攻坚享受西部“两基”攻坚战略的这样一个地区,再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可能对于我们那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更有好处。

  主持人:还是要因地制宜,因为咱们这些地区的上学,一个是路程的问题,还有就是家庭的经济确实比较困难,咱们还要帮助他们。那么对于那些上了职业高中,又联系到了工作单位,相当是已经是学成走出去的这些学生们,对咱们这些还在继续学习的学生和家长,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典型的例子?

  谢苹:肯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的孩子不上学就是种地,现在孩子不种地了,就成了社会的小混混了,不仅不能有一些经济收入,还成为了社会的负担,那么他能够学习一些技术,像我们州里的策略,一个是为外面培养高技术工人,再一个就是我们现在从外面引进一些企业,发展我们的工业园区,就在本地工作,你可以在本地就业,从两条腿走路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主持人:那咱们不仅走出去了,慢慢的也引进来了。

  谢苹:对。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问,说什么样条件的学校才能进入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因为我们毕竟还有一些技术上比较困难,我们有什么选择呢,优先先帮助哪些学校解决他们的问题?

  刘庆祥:最好是集中办学,尽量是这些学校。

  主持人:还是按路程?

  刘庆祥:对,因为是太分散了,三年级大概就是九岁开始生火做饭到学校里面,这个很不科学,一顿生一顿熟的对他们的健康有影响,尽可能办一个寄宿制学校,有食堂,统一的管理。

  主持人:这些孩子以前都是吃他们自己做的吗?

  刘庆祥:对,再一个就是最多办两个年级,三年级以后,不可能再就地继续升级了,没有学校,然后三年级到四年级的阶段,就是要进行寄宿了,寄宿以后,如果不加一点投入的话,这些孩子就没有办法读书了。

  杨昌群:我再补充一点,刚才谢苹老师说的问题,寄宿制学校实施的问题,我觉得实施第一轮的寄宿制工程以后,在初中以上基本上都有寄宿制,只是说下一步如何完善和加强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的问题,小学寄宿制,我们认为应该考虑实施小学寄宿制学校,像我们刚才刘校长说的,因为我们那个地区山高坡陡箐深,直线距离不远,三公里,但是可能走就要走上一天,是三角。

  谢苹:老百姓有句话,说看得到房子,走到哭。

  杨昌群:确实是这样的,所以如果说我们的这些孩子要到那个学校去上学,那就会存在什么呢?如果说小学的话,他就是走得远了走不了,就不能按时入学,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走的时间长了,他走不了会辍学,也会出现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觉得应该实施小学寄宿制学校以后,把这些远一点的学生集中到相对集中的地方,因为现在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老百姓也就是一个孩子到两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都希望送到比较好的学校,如果说我们能够实施小学寄宿制学校,在比较中心的地方,或者乡镇或者什么地方,就是比较集中的地方办学校,让这些孩子都到那个地方去读书,就是说一是保证我们这些孩子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孩子能够集中到那上学以后,他也对保学控辍有力,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思考,也建议,我们也难得有这个机会,建议中央、部里能够考虑建设小学寄宿制学校,在我们黔东南自治州已经开始考虑了这个问题了。

  刘庆祥:我们那个地方已经开始实施了。

  谢苹:可能在寄宿制的问题上,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也看了一些文章,对寄宿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是从小离开了双亲,没有母爱,没有家庭的教育,有一些问题,但是像我们这些地区,地理条件决定了,加上我们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不知道我们的杨主任那怎么样。

  杨昌群:我们那也是。

  谢苹:我们384万总人口,大概有60万在外打工,那么子女都在家里,子女在家里的话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就是亲戚照顾,爷爷奶奶只管着他吃,再管着不出大问题,晚上回家住不出大问题,小的安全问题他管不了。所以说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需要农村的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那么现在他们的身体发育,老人没有现在的观念,就是说你回家有吃的就行了,不管别的。

  主持人:老人也起不到最基础的教育。

  杨昌群:对。

  刘庆祥:起到的只是看护,我们那个地方大部分是靠学校。

  杨昌群:特别是农村,还是受文化素质的限制,像我们那个地区,我做了一些调查,我们有40几万个小学在校生,留守儿童就是十几万。

  主持人:相当大的比例了?

  杨昌群:对,这部分学生,实际上他在哪都是一样的,在学校管理还要规范一点,再一个,我们那边现在也有小学寄宿的,但是都是不规范的,因为他没有这一块的资金,学校就将就原来的教室给改装一下。那么他们的经验是什么呢?把这些学生集中到这里学习,然后每两个星期让他回家一次,或者是周五下午接回家,然后周日下午再回学校,这样既有学校的规范管理、规范学习,优质的教育,又有家庭的亲戚教育,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那边正在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现在也有,但是始终不是像我们中学那样,中央投入大量的资金,能够解决他们的住好、吃好、学好,现在我们只能将就原来的条件改变一下,只能考虑能住下这个问题。

  主持人:实际上咱们现在解决的能住下,然后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这些孩子,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技巧。

  杨昌群:对。

  谢苹:养成教育。

  杨昌群:有很多养成教育要学。

  主持人:就是习惯。

  杨昌群:对。

    谢苹:我经常说,我们学校是传播精神文明的地方,那么首先,我们所有的习惯都要从精神文明这个角度,除了学习、文字、科学之外,还有的就是习惯。那么实际上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在社会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他们很多的东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说一个例子,我们在农村卫生校园建设过程中,因为我们把早启动的建设,和入厕难的问题解决起来了,因为我们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准备建成全国最大的沼气第一大州,那么沼气建设过程当中,对沼气的建设,有的家长一个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第二个是不理解,第三是不支持,就是我们在学校建的沼气室之后,学生在学校看到了,沼气室改变了我们的环境,厕所不臭了,粪便可以转化为能源,这个新的能源、干净的、洁净的能源用起来很方便,回去跟家长说,说第一次家长不以为然,第二次家长就问一下,真的那么好吗?第三次就动心了,自己就动起来了,改变了家里的一些生活习惯,卫生啊、科学啊这些问题,都开始跟着来了,所以我们说学校首先是灌输精神文明,然后就是传播精神文明,我觉得我们学校不仅仅是有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责任,还有在社会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有灌输和传播精神文明这样的一个责任在里面。所以我说我们十七大报告,我觉得做的很好的就是把教育放在了更加重要的地位,确实,我们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没有这样的一批基层的,对科学感兴趣的这样一些青少年,儿童、少年、青年逐步的发展起来是不可能的,已经到了30岁、40岁再来创新是不可能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所以我们觉得国家这个策略是非常非常正确的,不管是我们国家也好、还是我们的地区也好,为什么我们州的领导能够把他办教育,促进我们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呢,这么重视呢,也是看到了,我们过去培养人才,过去我们州的教育,要说高中教育这一块并不是很弱,我们有的一所高中每年可以上七、八个北大、清华,很多贫困地区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我们就是量不大,然后学生出去了回来的很少,所以我们领导也说,就是我们的教育怎么样除了为国家做贡献,我们更多的人才为我们当地,更多的有知识的,有文化的,实用型的技术人才,这也是我们考虑的。毕竟尖子还是不少,7、8个在一个学校很多了,比一个县,一个学校也就是7、8个,还有成千上万的学生要在当地来工作,来生活,来为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做事,所以这些人除了那一批高精尖的那一批,为国家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那一批我们不能削弱之外,我们还要加大我们更多的实用型的人才培养,还要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还是做的基础教育这一块。

  刘庆祥:就是普及提高的问题了。

  主持人:那是我们下一步要发展的目标。

  刘庆祥:对。

  谢苹:我们在这方面比其他两位稍微好一点

  杨昌群:你们毕竟是中部地区,还是比我们西部地区好一点。

  谢苹:但是我们在湖北也是算比较差的。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网友提的问题,是问杨老师的,他说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数据,比如“两基”覆盖率,或者普及率之类的,他想问一下这些数字怎么计算出来的,咱们是不是有一个类似于户口本这样的东西,有利于调查普及出来的数据?

  杨昌群:“两基”覆盖率这个问题呢,一般我们是这样计算的,我们的县、市通过“两基”验收,因为入学率必须达到小学98%以上,初中95%以上,实际上这种辍学率,小学在2%以下,初中在3%以下,实现这个目标,这是“普九”了,还有扫盲的一块,非文盲率在95%以上,那么这就叫实现了“两基”目标。这个人口占多少,就是覆盖率就是多少,是这样计算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就是我们小学的辍学率要在2%以下,中学在3%以下,在工作当中,是不是经常有这些反弹的情况?

  杨昌群:反弹的情况也是有的,一般来说也有,所以需要我们教育督导部门加大、加强过程督导,因为你发现这个学生在,比方说他已经到学校了,中途又不在了,那么通过我们的督导,然后再把这个学生叫到学校来,中间溜了一下,又喊过来,又把这个学生叫到学校来了。

  主持人:就是中间我们做的劝说这些工作?

  杨昌群:劝他返校,才能保证我们的辍学率不反弹。

  主持人:这个责任是分到学校的老师,还是专门有责任人?

  杨昌群:都有责任,这个责任比较细,从省级督导下去,到地区督导,到县的督导,到学校到校长到老师,人人都有责任,一般我们说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人,我们教师也是一样的,送到学校来,比方说那几个学生到学校来了,我们学校的老师、校长就随时的关注他们,不能让他们走,如果他们有走的那种动向就得做工作,都是这样做的。

  谢苹: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恩施州是怎样来做覆盖率和巩固率的。我们有三本帐,一本都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学校共同来做,第一本帐就是我们有和统计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共同所有的,就是每年出生多少孩子的人口登记的帐,每年都有这一本帐。

  主持人:那其实从这个孩子出生,我们已经开始监控他了?

  谢苹:对。

  刘庆祥:从零岁开始。

  谢苹:我们要做规划的话,我们看出生的孩子多少,做今后的规划,我刚才说的5年、10年规划,我们的校舍不够,我们就按出生的人口来算,一本帐就是看出生了多少孩子,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是当年出生的孩子要全部明确,就是全部覆盖的就是100%了,那么我们要保证在98%以上入学,打个比方说,我们07年算今年的,那么就是2000年出生的孩子,出生100个,至少要98个到学校来上学,这是一本帐。第二本帐是我们的乡干部、村干部手里有一本帐,也就是杨主任说的,我们也是责任到人的,分片到人的,哪个村有哪几个孩子,有哪几个干部负责,让他到学校来上学,当然,大部分现在小学这一块,我们都是自己来的,像我这一片分的哪个孩子,比如哪个孩子不能来,我们就要去了解情况,为什么不能来,不能来是什么原因,是家庭困难还是因病,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都要弄清楚,要解决他的困难,动员他来学校上学,这是一个。第三本帐就是学校要有学生入学的登记花名册,学生登记的花名册和乡村干部的名册,和计划生育统计部门的当年出生的名册,这三个名册相对,如果说都来了,达到98%了,就是98%,没有达到98%的做工作,了解情况做工作是什么原因,了解清楚,这样的话我们覆盖率这么算起来的。

  那么巩固率就是在我们三方合作的基础上,今年一年级入学的,明年的春季,就是一下,明年的秋季,也就是二上的时候,名册要一一对较,98个人98个都到了,那么巩固率是100%,要是少了一个,巩固率就是99%了,就是这样,那么这个没来的为什么没来,我们干部,主要是我们的乡村干部就要做工作了,当然我们老师也要做工作,首先我们老师要了解这个情况做工作,这样就是覆盖率和巩固率,我们就是这么算出来的,刚才我们杨主任说的,我们每年要进行除了我们开学的试导之外,除了开学进行督导之外,期间有什么变化都要进行督导,有变化了是什么原因弄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教育部门就是这样的,心中有数,我们做不了的报告政府,我们政府做工作。

  主持人:这是自上而下的分层的制度,然后还有一个自下而上的上报的制度,我们还有一个很良好的反馈制度。

  杨昌群:我们每个学期入学基本上都是日报制,每天要报告一次学生的到数情况,我们的校长最辛苦。

  刘庆祥:六年以后小学毕业的有多少,就可以计算出来普及率了,九年的毕业的有多少人,也就算出来初中的普及率了,就是这样的了。第一年的入学到最后一年毕业,这个有多少人就能够算出来了。

  主持人:那是不是在几乎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都是这样做的?

  刘庆祥:有报表了,那就是我们一手操作的了。

  谢苹:每天都要报。

  刘庆祥:一直报到教育部,哪一家的孩子是哪年出生,刚才谢老师所说的那一些,都是在我们一手统计的,表表相符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民族地区最为难的是姓名,是少数民族,出生的时候他就随地去,他在大树下面生的就随便取这个名字,上学以后他还没有正式的学名,所以统计也是很复杂的。

  主持人:就是这些孩子有一部分到七岁了还是没有正式的名字?

  刘庆祥:等着老师给他取。

  主持人:那这个名字是老师取的?

  刘庆祥:是啊,很复杂的这一个,所以统计也是很为难的,他的出生年月也是不准确的,都是为了这一些,那么生日这个,好像我们那一边很不重视,一点都不重视。

  杨昌群:我们的校长是最辛苦的,就是在“两基”报表当中,有一个人找不着,对不起,你都得给我查清楚,就得查清楚。

  刘庆祥:可能你查几天查不出来这一个人。

  谢苹:很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呢,比如说我统计时是100个孩子,我今天收了102个,这两个是哪来的,就得查,有的可能就是外地转进来的。

  刘庆祥:有的是亲戚,我们彝族地区,哪个地方山高他就到哪里去了,到处搬家的,很难统计。

  主持人:那咱们其实还做了一个确认户口的工作。

  刘庆祥:相当麻烦。

  杨昌群:是。

  刘庆祥:一谈到这些报表,我们真的是很麻烦。

  杨昌群:因为有的生了没有上户口,但是到了该入学的年龄了,我们把他叫到学校,不管他出生是不是符合国家政策,但是教育必须是要完成的。

  刘庆祥:必须要接受义务教育。

  主持人:刘老师,我看您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接到了全县扫清文盲的验收通知,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是什么情况?

  刘庆祥:当时是02年的时候,我们扫盲验收工作还没有全部结束,上任以后接到州教育局和县教育局的规划,要在02年到03年,这一年接受省政府的扫盲验收工作,然后刚才所说的那一些,他在基础工作没有做好的原来,我们原来的户口册和实际的报表出入很大,一个典型例子是我们那个地方有一个大水库,建设以后有移民,有一个银矿,周围的公司都倒闭了,然后迁移的多,很混乱。为了搞这些数据表册,然后就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再一个我们那个地方接受扫盲,由于白天劳动嘛,农村里边白天一定要干活,晚上回来了有些是要统一的规定一个时间,准确的,每一天在八点上学,不可能做到,我们只能是以农村收工以后有没有时间去辅导,所以这样的顺从农民的时间,然后我们老师做兼职的扫盲教员,挨家挨户的,有些时候几家人,尤其几个小学都有校点,把他们集中过来进行辅导,有些时候就是针对他的秋收秋中的节气,针对的进行讲学,到田间地头了那就是,就是这样做的工作。

  主持人:还是要因地制宜的,根据他们的作息时间来调整咱们的工作?

  刘庆祥:是的,老师是白天正常上班,晚上要去辅导那些农民进行扫盲。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网友想问一下,说咱们在教育经费保障这一块的工作是怎么做的,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杨昌群:教育经费保障这一块,我们那个地方是这样做的,因为实施“两基”攻坚,有很多的专项经费,那么这些经费怎么能够保证专款专用,用于教育,我们督导室就专门搞了教育经费审计,就是对所有的专款,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还有地方财政的三个增长,公用经费等等这些经费,我们每个县按照学生数整理以后,下去督导检查,就是审计他的教育经费,我们每年都对教育经费进行审计,审计以后,凡是经费没到位的我们就限期整改,你必须保证在哪个时限以内把经费拨付到位。然后如果说你的经费没到位,对不起,那什么都不会给你验收,他不能验收,不能如其实现“两基”目标,那是“一把手”工程啊,他就得考虑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们利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两基”验收这个契机进行经费审计,另外一个就是04年,国务院出台了一个《关于对县级政府开展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那么我们拿着这个通知,根据这个精神制定了评估的标准,其中,经费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然后还是一项一项的进行审计,而且经费如果是拖欠的,一票否决,我们那边就是这样的,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不合格,不合格的话,“一把手”就待不了,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有的县想,反正我就过后给他,然后我们就给他动真格的,规定的时期内,你不把专项经费拨付到位就不行,就亮黄牌,要在媒体上公布你不合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力度比较大,所以经费是按时的拨付到位了。然后我们现在还对教育经费的审计进一步,不光是审计这些专款和三个增长是否到位,还要审计这些教育经费是怎样用好的,是这样的。

 

  主持人:检验考核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杨昌群:也是通过经费审计,审计专家去,你这个经费比方说是转移支付资金,那么50%用于教育,他50%拨给了教育,那么教育是用在了什么项目上,也要去审计,也是要落实到项目,是这样进行的。

 

  主持人:我们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了“进得来”的问题,这些孩子从山区进来以后,在这边接受教育应该有一个师资的问题,我现在想请问一下,咱们现在的教师自身的素质,还有一个他们是否参与再教育的工作?是进行的怎样的?

 

  谢苹:这样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现在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从我们的州来讲,我们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师资队伍,头疼在哪个地方呢,一个就是我们的教师年龄老化,这个年龄老化可能有的地区没有这样的问题,在我们那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呢?年龄老化是因为我们山区边远艰苦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如那些发达地区、平原地区,也不仅仅是利益驱动的问题,也可能有个人价值的实现问题,我们有的老师可能就跳槽了,同样是教书,那么比如说在武汉市教一个小学带两个班,和在我们农村教小学带两个班的收入是大不一样的,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年轻的,就是近几年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很难到农村的中小学去,这样造成了我们“进不去”,年龄不断的增大,所以年龄老化。再一个就是学科不配套,学科不配套我们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是英语教师,一个就是技术性的教育,这两个科是特别的重要,因为这两科又是专业性比较强,还有体育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也差,但是这些老师因为在小学这一块,他相对要求不是很高,还有其他的老师可以带一带,那么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育没办法代的,就是这个学科不配套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

 

  再一个就是刚才提到的继续教育问题,继续教育我们现在由于编制,按国家的编制我们不够也还是基本上够的,基本上从人数上是够的,但是从使用上看就不够了。为什么不够呢?第一个,我们的老师有生病的,还有的老师生孩子的,那么他排课已经排好了,生孩子了生病了,一个萝卜一个抗,他生病生孩子都有假期,这个时候老师就不够了,第二个因为我们的农村教学点,还有一部分的教学点,那么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人事部的编制,小学的比例来算的话,像我们小学就是1:23,那么我们一个教学点的话,最少一个教学点5个学生,一个老师要放吧,不能放半个老师吧,现在由于我们的山区特点,我们现在有600个教学点,最多的就是30几个人,最少的就是5个学生。农村,地方拆又不能拆,拆不了,是必须要有的,而且我们现在这个可能还要在一个时期内保留下来,因为为了方便老百姓,孩子太小了住宿还是有一点问题,就占去了一个老师的编制,20个学生放一个老师管不过来,起码两三个老师。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恩施州的,特别是农村的小学老师,有相当一部分的是民办老师转过来的,本身就不是专业毕业的,自己的文历水平,从当时来讲还是比较可以的,如果后来不断的学习还有很好的,现在当校长的也有,但是有的老师年纪比较大,学习激情不太高的就不太适应现在的发展了,长期的工作,女同志到了30、40岁顶岗就比较难了,男同志50、60岁就比较难了。从人数上算我们的教学编制够,但是从真正的教学上看我们的老师还是不够。

 

  第二个由于人数不够,继续教育就谈不上,你走了学生怎么办?你走了学生就没办法了,所以继续教育,那么就是说在教育部人事部在定编制的时候,不能只是仅仅的按我们现在的学生编制,既然十七大把教育放在这么重要的地位,那么就对我们学校的编制,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的编制问题,就应该要适当的考虑,制定出新的政策,符合现在实际情况,发展需要的政策,像高中的新的教育这一块,还有历程教育这一块,要保证这一块。我翻了很多的文件,那么我们学校的卫生保健这一块,实际上是没有正常的编制的,保健医生没有编制的,按照正常的话是要配制保健医生的,怎么配保健医生?但是保健医生是没有编制的,他这个不是教师,是后勤人员,后勤人员又是技术人员,像我是医学院毕业的,我在你的学校当保健医生,评职称没有我的事,我就不愿意来了,就是愿意来了他就当老师去了,因为人的个人价值个人利益还是有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希望国家在政策上,比较适当的考虑这个问题。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编制放宽一点,让我们老师有时间来学习,第二,要有人组织学习,和帮助他们学习,那么现在这个,像湖北省这几年,我们省教育厅做了很多工作,每年都把我们的,像我们州每年都有三、四千老师到省里来免费进行培训,包括路费、生活费都是省里出的,就是我们恩施州的老师利用假期培训,但是也还是有一些问题,到武汉来培训吧,当然我们省里领导很关心,山沟里的见见世面,但是这些上课的老师和我们基层了解的东西不是贴的很近,所以培训一周两周,有的时候开阔眼界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真正的经历实际的时候,还是稍微显得欠缺了一些,因地制宜这一方面,有人组织他们学习,有人帮助他们学习,这是一个。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要有一定的经费。现在我们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话,虽然要求了我们新技术人员要用5%用于教师的培训,实际上5%的标准是很低的,我们湖北的标准,像我们一个农村的中学的学生,一个学生的公用经费的话,加上我们州里补的,省里和国家的就是不超过350块钱,5%是多少钱呢?我们农村的中学大多数都是一千多人,一千到一千五百人这样的学校,从这个算帐的话,5%就是15块,100个人才1500块钱,一个老师培训都不够,你说一千五百人的学校要多少老师?所以还要有一定的经费,没有经费保障的话,这个学习就是不行的,要有地方上学吧,要请老师,要有路费,一个是要让我们的老师有时间,第二个是有人组织、有人帮助他们学习,第三个是有经费保障他们学习,这样才可能让我们的教师能够继续教育和学习,同时,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职称评定这个方面,我觉得可能国家单位现在也在进行一些探讨,那么评和聘到底是分开好还是不分开好,这个我觉得可能还是要到基层多了解一下评和聘的问题,像我们04、05年评、聘是分开的,评了不能聘,那么06年呢,又是评聘结合的,06年评的就可以聘,05年和04年评的又不能聘,实际上按照学校来讲,04年和05年评的老师可能水平更高一些,教学质量更好一些,现在06年又能聘了,这样就带来一些矛盾,这样的话,国家要尽快的对这些,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多方面的发挥,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像有的老师没有这样的积极性,因为现在的职称也好,都是和他的经济利益挂钩的,那么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每一个人都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不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是不可能的,那么长期不动他的职称,不提高他的利益,他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没有了,要从多方面的鼓励、激励,用制度逼着他必须学习,这样和他的经济利益挂钩,和他的技术职称挂钩,当然,他的工作积极性、效率也要挂钩,这样我们教师队伍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道路。

 

  所以我觉得教师队伍这一块是我们非常头疼的问题,像我们现在,今年州政府也是给了很宽松的政策,给你们编制自己去招,在各大师范院校招,像我们一本的就可以不需要考试,直接签合同就可以进来,当然,二本以下的还是要人事部门组织考试的,但是有的很难签到,有的签到了不去,还是我们边远艰苦地区嘛,相对的经济不发达,辛苦一些,人家考虑也是正常的,所以国家可能还是要有一些政策。但是我觉得最基础的就是要有时间学,第二是有人组织他们学,第三是有经济保证他们学好。

 

  刘庆祥:我也有同感,但是我们那个地方普遍反应的问题就是教育年龄太长了,要适当的缩短一些教育年限,50、60岁还在继续教育是不可能的,教学环境又那么差,很多教师视力偏低,然后建议一下,能不能把这个贫困山区的教师退休年龄适当的缩短一点,因为原来我们云南省有一个女的到45岁,25年以上就可以退休了,男的是50岁,30年以上的教育就可以退休了,还是比较合适的我们那个地方。后边就是说国家一出台了一个文件,就是女的55岁以上,男的60岁以上,反响很大。刚才说的老师培训这一块呢,我比较赞同谢学长所说的,我们那比他们差的远了,信息教育这一块我们相对滞后,刚刚起步,现在如果不把教师培训好、培养好,他今后要如何面对学生,我们相应的设施还没有,所以到什么地方学,如何学还是没有着落。所以对我们这些比较贫困的,还没有这些设备的地方要适当的倾斜,要赶紧的培养这些教师,如果不培训教师今后就无法面对学生,这是最大的困难。

 

  谢苹:刚才刘老师讲的,现在远程教育,我觉得现在远程教育的实施,我们是得到了好处的,因为我们也是在全国率先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那么远程教育这一块我们得到了好多,为什么我们前面说的“两基”攻坚的每一项措施好像都是做到了我们基层工作者和我们恩施州的心坎上的事,好像给了及时雨一样的,我们的施政问题很头疼,那么远程教育的模式解决了我们的很多问题,一个是现在的远程教育,再一个是特岗生,我们现在招聘特岗生,04年到现在已经有了2038名特岗生。现在远程教育可以利用发达地区、先进地区的优势资源,像我的英语课堂,没有英语老师,就是组织一下教学,利用英语空中课堂就可以上课了,发音也准,也有趣,孩子愿意学,像我们的播放点就是光盘播放,初中就是利用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我们有的老师就说,现在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他们说了一句很形象的话,让我们从半桶水变成了长流水,他的意思是现在有了远程教育,他可以在网上学习更多的东西。我现在学了不少东西,因为我要教孩子不能半桶水,至少要不断的充实,让半桶水变成大半桶水然后成满桶水,那么再倒给学生一部分又成了本桶水了,就要不断的学习外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人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新的知识这样就成了一个长流水,这样我自己成了长流水,才可以给学生更多更好。所以现在的远程教育工程,我觉得实施的非常好。再一个就是特设岗位,对我们来讲也是带来很多的好处,就是教师队伍这一块,我们有的学校,一个学校就有31名特岗位。

 

  刘庆祥:我们那个学校还是去的少。

 

  主持人:情况是什么样的?

 

  刘庆祥:我看只有七位特岗教师,整个乡镇只有七位。所以他们到了以后,就是说刚才谢局长所说的,他所学的专业,设置的课程也不相符,本来学数学,中学的数学教师已经超编了,只能上其他的学科,学科配套确实不合理,我们现在开始上科学课,科学课教师几乎没有,在师范学校也没有开设这门学科,上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现在远程教育的话,可以上这个课,还可以摄取一些相应的方法。

 

  主持人:那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其实还是很喜欢上咱们这种远程教育的课的?

 

  谢苹:对。

 

  刘庆祥:对。

 

  主持人:他们是觉得生动?

 

  谢苹:生动。

 

  刘庆祥:还有直观。

 

  谢苹:而且还有,他们的求知的欲望,结合新的科技的东西,你比如说像农村教育就是一个光盘播放,你说有多少科技含量也没

有,但是他就觉得好像结合一种高科技的东西,接触了新的东西,他就对学习有兴趣,就要探究。那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能播放出来?是什么原理?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学习的动力。

 

  主持人:实际上这种形式也是让他很好奇的。

 

  谢苹:对。

 

  主持人:谢谢三位老师今天做客教育门户网站做访谈。教育是民族的基石,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里我们希望国家“两基”工作能够不断完善,不断深入,让所有学生的求学道路变得更加平坦、更加顺畅。谢谢大家,再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