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林下养鸡” 助力南疆产业扶贫

2020-10-10 来源:规划司收藏

石河子大学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积极响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石河子大学党委的号召,石河子大学林下养鸡科技特派服务团队通过深入兵团南疆各团场实地调研,组织实施林下家禽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找到了一个科技助力第三师小海子垦区团场贫困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支点。

  一、基本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小海子垦区包括四十四团、四十九团、五十团、五十一团和五十三团,林果面积约19.9万亩,其中四十四团和五十一团是兵团2个深度贫困团场。四十四团人均耕地面积有限,该团(中心团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叶尔羌河下游,地处巴楚县东,图木舒克市近郊,西邻小海子水库和四十九团,东至五十团,北靠五十一团团和南疆铁路、314国道,南依叶尔羌河,地下水充足,日照资源丰富,土质以粘土、沙土为主。四十四团户籍人口总户数9098户,总人数32783人,其中少数民族5469户21808人,占66.52%。以红枣为主的果园面积以达到5.83万亩,具备林下养鸡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条件。

  目前,第三师小海子垦区及周边巴楚县养鸡现状:一是以庭院养殖为主,养鸡基础条件差,缺乏规模养殖增加收入的经济意识。由于60%以上的少数民族国语水平低,致使一些先进养殖技术无法推广,养鸡基本处于原始养殖状态。二是农户自发饲养的地方土鸡良种化程度低,出栏率低,效益不高,难以成为家庭增收的主要来源。三是很多养殖户缺乏育雏、脱温、放养、饲料配制等技术,选择购买脱温鸡苗,来源混乱,养殖成本、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由于垦区土壤盐碱化程度高,饲草料匮乏,缺乏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畜禽养殖凸显出较大的生产安全隐患。

  石河子大学林下养鸡科技特派服务团队是由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师组成的一支科研团队,具有家禽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营养研究与推广等多方面的技术经验;并掌握成熟的林下养鸡的各项配套技术,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团队2名成员作为兵团科技特派员已在喀什、和田地区进行5年养殖指导工作,对南疆畜禽养殖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具有清晰的认识。历年来兵团、自治区在动物科技学院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团队成员均为主要授课教师,林下养鸡技术服务团队具备完善的养殖技术体系和实践指导能力。

  团队在垦区示范推广林下养鸡技术,有利于团场产业结构调整,由种植业为主向种、养、加的三元结构转变,对提质增效、发展团场集体经济,建设新型团场具有重要作用。广大贫困农户家庭实现自给自足,也可销售增收,让贫困户尝到甜头,看到效益,帮助他们把日子越过越好。带动垦区更多贫困户积极加入林下养鸡产业,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实现精准脱贫。

  二、实施进展

  为配合团场产业结构由种植业为主向种、养、加的三元结构转变,发展壮大团场集体经济,建设新型团场,落实“集体经济”产业增收的需要。团队利用四十四团原种连果园空间大、杂草多的资源优势,2019年开展实施了“第三师四十四团林下家禽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进行了林下养鸡育雏脱温放养各项技术的普及推广,将连队闲置多年的蔬菜大棚科学改造成育雏脱温鸡舍900平米,指导带领4个贫困户共放养4600只(3批)优质肉鸡,鸡群成活率在95%以上,实现了增收脱贫,并为原种连捐赠一套价值3.6万元的孵化设备发展连队经济。2020年在原种连林下养鸡基础上申请立项了“第三师小海子垦区林下养鸡技术示范与推广”的兵团民生实事项目,增加改造闲置大棚面积900平米,打造集种鸡饲养、孵化、育雏脱温、放养为一体的林下养鸡产业链,带动连队特色庭院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及连队脱贫攻坚。

  三、主要特点及经验

  1、走访调研 找准科研落地方向

  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为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赵洁教授,她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挂职期间,正值该师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时期,她经常奔走在团场连队和条田林带,走家串户,倾听群众呼声。在对44团家禽养殖习惯、现状和林果种植种类、面积、分布进行整体调查时发现,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团场林果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林果种植经济效益单一,农林牧经济结构不合理,畜牧业占比过低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做为畜禽养殖专家,工作的敏感,让她很快找到了助力脱贫攻坚的切入点:林下家禽养殖示范和推广研究。及时把老师的角色和科技特派员的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并将44团原种连、53团4连、51团4连和8连的20户脱贫户作为精准帮扶对象和示范试点,牵头大学林下养鸡科特派服务团队配合兵团向南发展战略,树立服务南疆贫困团场的理念,围绕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申请了第三师四十四团林下家禽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的科特派项目,进行林下家禽养殖各项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

  在项目经费还没有到时,团队垫资,开展各项工作。指导合作社建示范基地,因陋就简,改造闲置温室大棚作为育雏舍。项目实施近2年指导林下放养3.3万只优质肉鸡,鸡群成活率在97%以上。

  四十四团原种连党支部书记靳义科表示:原种连职工群众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石河子大学林下养鸡服务团队为连队指明了方向,连队“两委”把发展林下养鸡作为特色产业来抓,引导广大贫困户、一般户发展林下养禽。

  目前,该连的林下养鸡项目顺利推进,正在扩大规模,让林下养鸡真正成为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小康之路。

  2、扶志扶智,帮助百姓提高收入

  科技扶贫旨在提高人的科技水平和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扶贫扶志又扶智。

  2019年,团队在44团原种连林下养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万多元,选派研究生和本科生到来连队进行专业生产实践,围栏50亩的林下养殖基地,搭建600平方米简易养殖鸡舍,配备自动饮水设备,林下种植苜蓿进行分区轮饲,大大降低了养鸡成本。

  今年5月份,在53团4连送爱心鸡苗现场,前来领取鸡苗的农户们,每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团队分别向53团4连3个农户送去30天脱温鸡3200只,脱温鸡暖了百姓的心。

  53团4连群众艾买提说:“感谢石河子大学林下养鸡服务团队送的脱温鸡,我们一定按照赵老师指导的技术好好管理,养好这些脱温鸡,争取在2个月内出栏销售,为4连的农户们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团队还向51团8连脱贫示范户努尔江·肉孜赠送脱温鸡1500只,为农户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了基础。

  团队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脱贫户的养鸡条件,通过科技服务提高了脱贫户自身素质,通过养鸡各项技术的落地让脱贫户具备了积极参与林下养鸡的能力;通过典型引路科学示范,让脱贫户真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增加自信,增强内生动力,以贫困为耻,从心底里激发“要苦干加巧干”强烈增收致富的欲望。

  3、尽心服务,致富技术送他人

  由于原种连养殖合作社建设孵化育雏基地投入的资金有限,项目推广的53团4连、51团4连和8连的都是脱贫户,团队入户调研,同“两委”、职工群众座谈,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对6个养殖示范户逐一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

  团队领着干、教着干、全力干、亲自干,指导合作社和示范户因陋就简,从搭建网床、自制饮水线、鸡舍的供温排风等,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把连队多年闲置的2座蔬菜大棚改造成育雏舍和脱温鸡舍,把示范户的羊圈改造成鸡舍,在田间地头搭建起简易鸡舍。为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疫情对林下养鸡产业的影响,帮助群众增收,助力巩固脱贫攻坚,

  5月上旬南疆的天气多变,团队队员隔三差五开车到50公里外的53团,深入农家院落一对一培训、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同时还为群众免费提供防疫药物和养殖技术资料,价值超过2万余元。发放饲养管理技术宣传单、技术服务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农户的养鸡水平明显提高,得到了养殖户的一致好评。艾买提和阿布力克木还为团队送来了锦旗。

  俗话说,施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原种连养殖条件简陋,团队的赵洁教授几乎每天下班后开车去原种连同合作社的养殖人员一起改造鸡舍、给鸡舍消毒、观察鸡舍温度,每一批小鸡刚接来的几天,在37℃的雏鸡舍里,她带着养殖能手在鸡舍里来回巡视,教他们学会观察小鸡的采食饮水,如何判断小鸡精神状态,如何观察小鸡粪便等等方面来把控鸡舍的温度,经常半夜2点才回家。团队同养殖能手和每个示范户建了养鸡微信群,针对天气突变或小鸡饲养等问题,第一时间发出解决的经验办法。

  赵洁教授说:“今年是巩固脱贫成果,这时候大面积接触不同人群,存在感染疫情的风险,但是脱温鸡已经送到农户手里了,不挨家挨户做技术指导,鸡要得病死了,就会挫伤农户养鸡的积极性,巩固脱贫成果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即使有技术又有何用,组织的信任不能辜负,群众的希望不能化成泡影啊!只有脚踏实地去做好脱贫攻坚的每一件事,为脱贫户和边缘户以及广大养殖户做点实事,才是对自己多年科技特派工作坚守的最好诠释,才是自己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四、产业扶贫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团队在原种连建立了1个林下养殖核心示范基地,扶持2个养殖大户,共改造大棚鸡舍1800平米,建起全师首个规范化的孵化及脱温鸡养殖示范园,年可提供30日龄优质脱温鸡苗20万只,不但解决了小海子垦区农户优质鸡苗无保障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养殖疫病风险。截至目前,已陆续向51团4连及8连免费发放脱温鸡3600只,向53团4连免费发放脱温鸡3200只,培养了6个养殖能手,免费技术服务12个连队、6个养殖示范户、540户农户庭院养鸡3.3万只。每年林下鸡出栏可为连队群众职工和地方村民增加40-50万元的收入;总结和完善了一整套南疆林下养鸡的技术规程,包括孵化及育雏基地的各项制度及岗位责任制;通过科技服务的各项举措让农户从养殖“门外汉”到“行家里手”,辐射带动了小海子垦区连队农户林下养鸡的积极性。

  中国科技日报、科技网、新疆兵团卫视、兵团网对团队科技特派养鸡项目进行报道;第三师电视台、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也连续多次跟踪报道团队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五、项目后期管理运行

  (一)要进行多元化孵化育雏,不仅要培育优质肉鸡,还要培育优质的蛋鸡、山鸡、乌鸡等等,做到市场商品差异化,拓宽农户增收致富的渠道。

  (二)还将继续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适时对农户跟踪问效,给脱贫户和边缘户每一家送30-50只脱温鸡苗,扶持和带动460户进行林下及庭院养鸡,带动连队集体和庭院经济的发展,让老百姓把日子过好。

  (三)鼓励引进养鸡专业公司,创新推广“品牌+合作社+党支部+基地+农户”养鸡产业模式,进行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形成一连一品,发展壮大连对集体经济。

  石河子大学林下养鸡科技特派服务团队实施的“林下养鸡”模式易于推广复制,适合新疆南疆林广大果种植区,具有简单易行、技术易于掌握、种养结合可操作性强,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是南疆产业扶贫的好模式,将持续发展和推广。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