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建“标杆”团队,创新“全产业链”帮扶新模式——以安徽农业大学明光市畜禽产业联盟团队为例

2021-10-11 来源:规划司收藏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以建设“标杆”帮扶团队为要求,以创新开展“全产业链”帮扶为服务模式,组建了73支产业联盟专家帮扶团队,活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第一线。现以安徽农业大学明光市畜禽产业联盟专家团队为例,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2016年开始,安徽农业大学与明光市政府通过校市合作共建产学研服务平台,以“四能统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创业孵化功能)为共享,共建皖东综合试验站和产业联盟团队,以“四体融合”(学校研发主体、县域的行政主体、推广主体及N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模式,根据明光市产业发展需求,组建了安徽农业大学明光市畜禽产业联盟专家团队。为打造一支高质量产业技术服务“标杆”团队,提升服务现代畜禽产业发展的能力,在遴选校市专家成员的同时,不拘一格吸纳人才,5年来先后与中质协、安徽德美农信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久盟互联网+、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专家团队合作,组建成一支近20余名专家参加的产业技术服务与研发团队,为服务明光市畜禽全产业链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二、实施进展

  (一)建立起全产业链帮扶质量管理体系

  专家团队按照“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为要求,通过企业申请、专家审核和联盟批准、理事会备案等程序,在地方推荐的基础上,先后遴选出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企业30个,这些企业涉及鸡场、羊场、猪场。专家团队在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教授工作站3个,将“联盟-专家工作站-服务对象(企业、大户)-贫户”的技术服务路径与和“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产业扶贫模式联合起来,建立起“综合试验站-专家工作站-服务对象”为主线的“畜禽联盟帮扶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管理标准15件、猪羊禽作业指导书3件,整个体系通过中质协的ISO9001认证,其中5家企业集体获得认证。

  畜禽联盟帮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开创了联盟工作的运行机制,为产学研推用的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为实现联盟“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和“畜禽产品”三大产品提供保障。

  (二)找准了全产业链帮扶靶标和着力点

  联盟专家团队成立伊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明光市县域畜禽产业开展了8次调研,摸清了地方养殖产业现状。针对地方养殖企业规模小,标准化养殖水平低,技术问题多,总体效能差,亟待技术帮扶等特点,联盟团队从畜禽产业全产业链中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着手,自2016年4月开始先后凝炼出种质、饲料、养殖、疫病、粪污、产品等6大类18项240余个亟待解决的产业关键技术,制订了5年实施方案,为专家团队开展全产业链精准帮扶提供靶标和着力点。

  (三)搭建起全产业链帮扶服务网络

  建立畜禽产业联盟微信群和QQ群,5年间,发送技术和服务提示微信12800余条,视屏远程技术指导34次,尤其在2017年茶山祖军猪场疫病突发处置、2018年初的雪灾救援、以及非洲猪瘟防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方式促进了专家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全天候不间断联系,为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开展了精准帮扶系列专项行动

  1.开展“十百千”服务行动。5年来,共出动技术专家610余人次,解决企业技术事项4550余件,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200场次(包括实验室诊断、饲料检测和化验等),检测样品1800余份,向服务对象通报防范疫病潜在风险120余场次,建议改进免疫程序和饲养管理170余场次。

  2.开展“能力提升”行动。专家团队与明光市和定远县畜牧兽医局合作开展技术培训13场次,受训从业人员1850余人次、技术人员130人次。联盟团队专家开展现场专项培训175场次,培训养殖场技术与管理人员1400余人次,极大提升了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

  3.开展“接地气、进市场”行动。组织企业产品进社区接地气活动20场次,利用安农大青年壹品、安徽久盟农庄、阿里巴巴等平台让企业产品走入市场。先后完成“淮猪缘”、“猪盟”商标的注册,开展淮猪缘牌淮猪肉、晓飞牌无抗鸡蛋、善成牌生态羊肉、嘉山老母鸡、大勇土鸡蛋等产品开发。建立“明光现推中心+”探索新的发展之路提供新思路。强化了企业的品牌意识,为企业融入市场奠定基础。

  三、帮扶成效

  通过“全产业链帮扶”模式创新与实践,使得明光市畜禽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产业链更加健全,技术风险显著降低。全市猪场发病率减少86.7%,仔猪死亡率降低98.1%,服务对象的综合经济效益提升1.83亿元,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强化了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巴克夏、淮猪及其新品系、湖羊等家畜品种产业占有率,推广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农牧结合等产业技术30余项,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帮助企业成功申报许可证6次、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次。5家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注册商标7件,制订地方标准1件、企业标准15件,授权专利23件,研发新产品5个,提升了企业生产与管理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的竞争力。

  联盟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农民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新华社、安徽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了畜禽产业联盟为地方产业经济服务的事迹。畜禽产业联盟2016-2018年度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等次。首席专家陈宏权教授获得2017年度安徽农业大学“社会服务与农业推广奖”。专家团队入选“安徽农业大学产业专家联盟倾力乡村振兴的‘智囊团’”,获得2018年度安徽“十大新闻人物”。

  四、主要特点

  (一)突出全产业链帮扶,为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衔接

  以对明光市畜禽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帮扶为标准,将技术、模式、品牌、营销融为帮扶服务目标一体,将明光市地方特色畜禽品种选育与产业发展纳入帮扶战略,加强品牌产品认证和保护,使地方更多发展独特、有差异、难以复制和不可替代的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以试验、试点、示范为引领,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延长了加工业、订单农业、农产品电商、休闲观光农业等链条。

  (二)突出科技攻关与产业帮扶有机融合,为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不竭源泉

  在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团队还聚焦科技攻关与帮扶工作融合发展,申报并获批安徽省种业重大专项1项、安徽省财政专项3项、滁州市科技项目2项,总经费340万元,推动淮猪保种、品系选育、种草养畜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科技研发和产学研合作,还与同在皖东的定远县人民政府合作,恢复定远猪家系建制,促进畜牧产业科技发展。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Dan教授和Bruce 教授和专家考察交流指导畜禽产业联盟猪林结合生态养殖模式以及推广。组织承办了首届“国际免疫与遗传学术研讨会”,开展联盟工作的国际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研发,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服务。先后研发并推广“猪林结合生态养殖模式”、“猪-有机肥-小葱生态循环模式”、“羊-粪肥-蔬果草生态循环模式”,新产品“淮猪肉”、“无抗鸡蛋”、“生态羊肉”、“嘉山老母鸡”以及“大勇土鸡蛋”等。

  (三)突出构建创新平台,为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猪林结合示范推广基地、养羊及羊蔬果草结合示范推广基地,无抗鸡蛋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大勇土鸡蛋示范基地,为产学研推用提供基地和平台。二是建立“院士工作站”,邀请印遇龙院士参加“明光市院士大讲堂”,作《科技与可持续农业》专题演讲。三是获得畜禽健康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授予安徽农业大学皖东综合试验站“国家工程实验室-实验示范基地”,授予安徽农业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单位”。四是与滁州市畜牧局共建“皖东健康养殖工程技术中心”,承担皖东区域性动物健康监测、国家省市相关行政职能转移任务。这些创新平台的构建,为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提供长效的机制保障。

  五、下一步推广计划

  2012年以来,我校先后在安徽省金寨县、庐江县、黄山区、临泉县、定远县、怀宁县、埇桥区、明光市等8个县(市、区),组建了73支产业联盟专家帮扶团队,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科技服务。

  多年来的实践探索表明,通过校市合作共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组建“标杆”帮扶团队,提供“全产业链”科技支撑服务,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

  站在新百年的新起点,我们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以建立在安徽省不同农业生态主导区域的8个综合试验站和12个特色试验站为平台,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