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发挥优势 注重实效 着力推进精准扶贫

装备中心定点扶贫宁洱县经验介绍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部署,装备中心根据国务院《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党组统一部署,自2013年开始定点宁洱县扶贫工作。装备中心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帮扶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以消除素质型贫困,开发人力资源示范区为目标,发挥业务优势,创新扶贫工作方式,通过教育装备试点、联盟办学、师资培训等项目,有效提升了当地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

  一、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

  (一)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装备中心把对宁洱县的教育扶贫列为中心的重要工作,成立了定点联系宁洱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主任助理及各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按照《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总体方案》相关要求,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扶贫工作。中心领导先后6次赴宁洱县调研扶贫工作,深入基层了解实际需求,指导项目落地,保障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人事处、办公室、科研处、理科处、标准化处、文科处、学前处、信息技术处、后勤处等9部门14次到宁洱县对接精准扶贫方式、落实扶贫项目。

  (二)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        装备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对口帮扶工作规划(2013-2015)》确定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实施办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装备中心业务优势、智力优势与人才优势,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科研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注重实效,逐步提升宁洱县教育装备水平与师资水平。

  (三)选派挂职干部推进扶贫项目。装备中心坚持每年选派一名具有专业背景的副处级干部到宁洱县挂职副县长,具体负责落实帮扶措施,并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用于扶贫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或效果研究,保障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四)搭建捐助平台。由装备中心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设立“心系滇西 情聚宁洱”爱心捐助平台,通过平台募集物资,提升宁洱县教育装备水平,加快宁洱县办学条件标准化进程。

  二、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多模式探索人才帮扶

  (一)组织实施“学前教育装备爱心园援建工程”,推进滇西学前教育发展

  装备中心把扶贫工作与促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捐助+培训”模式,组织实施“学前教育装备爱心园援建工程”,为滇西连片特困地区的幼儿园提供玩教具、户外游乐器材和教育教学设备,开展教育装备培训,做到物质扶贫、智力扶贫、人才扶贫“三结合”。

  “爱心园援建工程”于2012年8月启动,分三期开展,全部援建任务于2013年5月完成,总捐赠额达到2500万元,惠及滇西边境山区10个州市56个县(市、区)的66所幼儿园、590个班级、21000名儿童。

  “学前教育装备爱心园援建工程”得到了多方重视与支持。袁贵仁部长亲临援建的怒江州泸水县幼儿园实地考察并作出 “创意效果都很好的”的批示。刘利民副部长出席2013年5月在昆明市举行的大型捐赠仪式并作重要讲话。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司局、云南省政府、省政协、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都对此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二)建立教育装备试点,培训各学科种子教师

  装备中心发挥业务优势与学科优势,将扶贫工作与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相结合,采用“装备试点+培优”模式,在宁洱县10所中小学设立了音乐、图书、物理、化学、科学、机器人、地理、数学、图书等20多个教育装备学科试点,由装备中心协调解决所需图书资源与教学仪器设备,并吸纳了试点的80多位种子教师长期参与教育装备实践研究,通过专家引领、教研支撑、培训保障,活动推动的方式,促进一线教师转理念、学方法、强技能,有效提高教师运用教育装备与教育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助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促成联盟办学模式,共享发达地区优质资源

  装备中心将扶贫工作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相关要求相结合,协调发达地区优质学校,以联盟办学的方式向宁洱县输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在教育管理、教学质量以及校长、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等方面,为宁洱县中小学提供免费的咨询、培训、诊断和指导工作。促成宁洱县中小学可与近百所联盟学校共享师资与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

  联盟办学项目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座谈、学术论坛、专题报告、跟岗学习、送教送课等形式,在北京、山东、宁洱等地进行了五期公益培训,培训对象覆盖宁洱县中小学校长、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300多人次,帮助宁洱教育发展优势,补齐短板,努力促进宁洱县与发达地区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学方式方法的快速接轨。

  (四)采用课题研究模式,有效对接扶贫项目

  为实现精准扶贫,装备中心挂职干部依托课题发现问题,对接项目,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性及针对性。挂职干部申报并承担了教育部研究课题“宁洱县中小学校园文化打造”、装备中心研究课题“宁洱县基础教育调研”与“宁洱县中小学校安全问题调查及安全预案的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综合改革课题“5-10岁寄宿儿童状况调研项目”与“云南省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的调查研究”等5项课题,项目资金共计47万元,研究成果为扶贫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采用“标准研究+特色资源”模式,增强学科优势。

  将扶贫工作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相结合,努力提升地方职业教育能力与优势。宁洱县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茶艺、茶的制作与品鉴等是职业中学的优势学科,为加大对优势教育资源的培植力度,装备中心积极吸纳当地职业学校两名学科带头人参与教育行业标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的研究与制定。通过标准编制的系列科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促进特色教育资源提质增效,增强学科优势。

  (六)依托“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模式,提升师资水平。

  装备中心将扶贫工作与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相结合,积极对接宁洱县师资培养的实际需求,各业务部门先后组织90多名专家及优秀教师赴宁洱教学一线,通过专家报告、科普讲座、现场教学、同课异构、送教送课等形式,先后举办6期教育培训,培训学科教师及教辅人员共1200多人次,帮助当地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宁洱县21名中小学校长赴北京参加学术论坛及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聚焦学校发展难题,探索有效的办学思路及办学方法,提升宁洱县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水平。

  三、发挥装备优势,提升办学条件。

  为深入推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教育部装备中心积极协调,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多渠道为滇西地区筹措物资5400万左右,其中惠及整个滇西的“学前教育装备爱心园援建工程”2500万左右,直接用于宁洱县的资金及物资2900多万元,含项目及资金1500多万元,教学设施设备及图书等物资1400多万元。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