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双联行动”成效显著

——兰州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介绍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甘肃省委决定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在陇原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兰州大学高度重视双联行动的落地生根,不仅从事关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精准把握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而且把双联行动视为践行学校“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契机。根据省委安排,兰州大学承担临夏州临夏市2个村、平凉市崆峒区12个村的双联任务。双联行动开展四年多以来,学校党委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坚决贯彻落实省委要求,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双联行动有效开展。

  一、工作现状

  (一)平凉崆峒区

  兰州大学承担平凉市崆峒区12个村的双联任务。校党委书记袁占亭是崆峒区的省级牵头领导,带领65名干部联系崆峒区、崆峒区上杨乡上杨村34户特困户。还有9位副校级领导带领457名干部联系崆峒区上杨乡和峡门乡11个村的283户特困户。每位校领导负责协调联系1-2个贫困村,各中层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各单位、各部门双联行动的第一责任人。结合干部实际,成立了12个联村联户协调小组,抽调了12名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每个联系村的协调组长,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临夏市

  兰州大学承担临夏州临夏市枹罕镇拜家村和铜匠庄村2个村的双联任务。校长王乘是临夏市的省级牵头领导,带领61名干部联系临夏市、临夏市枹罕镇拜家村和拜家村39户特困户。还有1位副校长带领31名干部联系临夏市枹罕镇铜匠庄村的45户特困户。结合干部实际,成立了2个联村联户协调小组,抽调了2名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每个联系村的协调组长,确保双联行动的有效开展。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自双联行动启动以来,学校党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兰州大学加强和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见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编印了《兰州大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手册》并下发至每位双联干部,积极引导全校干部深刻认识开展双联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出台了《兰州大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考核办法》等,将双联任务以台账形式落实到人,研究制定了“经济发展助力计划”、“科教帮扶计划”、“民生关爱计划”、“干部培训计划”、“文化帮扶计划”、“联心联谊计划”等系统完整的6大帮扶计划。近四年多来,我们以“一轴、两翼、三力”格局,稳步推进学校双联行动“六大计划”,双联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探索出了一条以人才、智力、科技、教育、医疗扶贫综合推进双联工作模式。

  以“大学人才智力科技资源”为轴心,辐射带动相关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从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峡门乡和临夏市枹罕镇实际出发,深入调研,确定帮扶思路。经常性深入村社调研,召开座谈会讨论分析致贫原因,确定在没有资金、项目优势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人才智力资源、教育科技特长,以智力帮扶为基础,促进群众转变观念,以教育培训为主导,实施产业转型和升级,加快脱贫步伐的帮扶思路。基于此,完善“两规划一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办法。开展“送规划下乡”活动,指导制定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基本公共服务、主导产业选择、种养加基地选址、集镇、农贸市场等综合配套规划。启动并完成枹罕镇苗木培育园区、枹罕镇畜牧养殖园区、枹罕镇文化广场、枹罕镇幼儿园整体规划、上杨乡“慈心文化广场”以及临夏民族砖雕、铜匠、角梳工艺传承等特色产业项目15项。例如:前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教授受聘担任临夏经济开发区顾问,为开发区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提供咨询建议;兰州大学中国西部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陈兴鹏教授承担的《六盘山片区发展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参与撰写的《加快六盘山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批示,为政府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坚持项目帮扶和具体助力计划“双翼齐飞”。出台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清真食品与生物制品研发、民族砖雕、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等与当地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有24个项目在双联点倾斜落地,涉及项目资金690万元。例如: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丁文广教授长期致力于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普工作,研究并成功申请新型耐低温水压式沼气池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因性能可靠、操作简便,被科技部遴选收录于《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实用技术手册》,先后通过墨西哥坎昆和南非德班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推广到30多个发展中国家,使数十万贫困农民受益,为我国气候外交赢得了荣誉。丁文广教授还成功地探索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和“认知—减缓—适应”的气候变化应对模式,并将这2个模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先后在甘肃省靖远县、民勤县、安定区和崆峒区等县(区)对6.5万多位农民进行田间地头式的科普培训,赢得了农户的信任。他本人先后获得了“第十二届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福特汽车环保奖一等奖”等九个奖项,被兰州大学评为“联村联户先进个人”。

  与此同时,紧扣统筹落实“六大任务”,配套推进学校双联行动“六大计划”:一是实施“经济发展助力计划”,制定脱贫致富的办法、门路和措施,帮助双联点对接发达地区县市或者事业单位;二是开展“科教帮扶计划”,组织养殖、种植等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牛羊养殖、花椒种植、农家乐开办等技术技能培训、医疗保健知识讲座20余次;三是开展“民生关爱计划”,帮助争取资金和政策,落实水电路房等民生工程,协助改善双联点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村容村貌整治。动员群众申请各类贷款近1000万元,鼓励群众建办实业;实施投牛还犊项目,为上杨乡、峡门乡农户投资基础母牛 17头,肉牛饲养量达到 1000头;募集60万元设立双联帮扶助学基金,扶持联系户子女完成学业;落实帮扶资金 600万元进行路水电气房等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引进慈善企业投资80万在平凉市崆峒区建设希望小学1所;筹资20万元建成“农民之家——慈心文化广场”;为临夏市铜匠庄村争取村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和健身器材项目120万元;启动40个“畜牧大棚”建设,落实安全饮水工程和入村道路硬化工程累计8公里,累计资金30万元;为平凉市崆峒区姚树湾村落实“村民幸福院”建设资金30万元;四是组织“干部培训计划”,与当地政府的合作设立农村与区域发展、行政管理等研究生课程授课点,提高当地干部的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五是实施“文化帮扶计划”,帮助建立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先后捐赠图书7000余册,为小学、村委会添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各类文化物资80余件,累计资金30万元;组织“心系上杨•情暖陇原”大学生艺术团下乡文艺演出。六是实施“联心联谊计划”,捐赠20万元用于开展幼儿教育“手拉手”联谊活动和师资培训。

  坚持联村干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三支力量齐头并进。选派干部赴双联点驻村开展工作,宣传政策,了解民情,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建立了2个“兰州大学青年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和4个“兰州大学青年干部实践教育基地”,选派政策类专家学者,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座谈讨论,讲形势、谈政策;组织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的医疗专家开展义诊3500余人次,建立群众健康档案并免费发放药品20余万元,为村级卫生室添置医疗设备、设施价值超过15万元;建立了14个“兰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累计500余名大学生开展义务支教、法制宣传、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富民兴民政策。例如: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00年开始以来,经过16年的发展和总结,把临时性的助学活动固定下来,做成精品助学项目,形成了“凝心聚力•共圆助学梦”项目,每年为双联点的支教学校送去两万多元的爱心助学金,1300多套温暖包,500套学习用品,300件棉衣,60套棉被,50套班级小药箱,20台电脑……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