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四川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介绍

——青春在大凉山上绽放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他们,自2013年起接力赴凉山州甘洛县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欢笑;他们,在缓解当地中小学师资极度匮乏的同时为当地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奉献精神,扎根西部艰苦地区,为国家的定点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他们,是川西大凉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四川大学研究生甘洛支教团。三年来,支教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精神扶贫为中心,智力扶贫、德育扶贫、素质扶贫多管齐下的帮扶新路径;构建形成了以建平台搭梯子撬动社会资源、发挥帮扶整体合力的“1+N”帮扶新模式;实践建立了“教育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扶贫”的帮扶新机制。

  四川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2012年起承担了对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的定点扶贫工作。针对甘洛县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水平薄弱的事实,学校启动了对甘洛县的教育扶贫工程,成立四川大学研究生甘洛支教团,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赴甘洛县进行教育帮扶。2015年,校党委书记带队专程赴甘洛县调研定点扶贫工作,慰问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考察四川大学“爱立方”多功能数字图书馆落成情况,并与甘洛县举行了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践履一流大学社会责任和担当,突出高校智力扶贫优势,继续拓展工作内涵和路径,把对口帮扶甘洛工作落细落实,以求实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质量。

  四川大学研究生甘洛支教团积极与甘洛县委、县政府及团县委等部门积极沟通合作,通过教育帮扶、爱心募捐、项目援建等举措致力于推动当地教育、经济、卫生、文化事业发展。三年来,先后有18名优秀研究生赴甘洛支教,累计授课达5100余课时,覆盖学生超过3100人;募集资金42.95万元,募捐物资估价75.5万元,受益学校30多所,受益学生万余名;完成援建项目2个。他们在偏远的大凉山土地上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一、以精神扶贫为中心,以山区学生“智力扶贫、德育扶贫、素质扶贫”为目标,走综合教育帮扶的新路径

  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问题,而是要拔除贫根、转变地区“等靠要”观念,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针对近年来大凉山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寄宿制学生增多、双语教学迅猛发展而教师严重紧缺的现实(据凉山州教育局相关资料,凉山全州尚缺教师编制5500余个),四川大学研究生甘洛支教团主动探索教育帮扶新路径。

  1.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积极协助教学管理

  上讲台、建支教班。2013年8月,四川大学研究生甘洛支教团4位成员正式赴甘洛县开展支教扶贫,分别担任高一年级8个班的数学、物理、化学教师,覆盖学生超过480人。2014年,支教团7名新成员接过学长学姐们的接力棒,担任21个班级支教老师,覆盖学生超过1190人,其中彝族学生比例90%左右。2015年8月,支教团在甘洛中学试点设立首个由支教团成员担任班主任并全权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川大支教班”。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探索和行为习惯培养,支教班学生思想认识、学习成绩、日常规范全面显著提升,学习成绩平均提高50%,班级多次获得“清洁卫生”、“道德规范”流动红旗。

  积极参与教学管理。2014年9月,协助完成教师职称推报工作相关资料录入、文案整理、推报材料制作等工作;10月,协助学校完成法制建设宣传教育工作;11月,协助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12月,帮助学校完成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涉及档案1008套。

  2.坚定理想信念、开展梦想教育引导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支教团积极与共青团甘洛县委共同策划,2015年3月起,在甘洛县12所中学的数千名学生中开展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励志讲座”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支教团成员结合自身经历,引导全县中学生树立不怕挫折、不畏困难,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鼓励学生们刻苦学习,用所学知识找到摆脱贫困、创造幸福生活的方向。

  成立四川大学梦想班。为增强学生敢于有梦、追梦、圆梦,支教团于2016年3月成立了“川大梦想荣誉班”,第一期共20名学生,100%达到“川大奖助学金”水平。除学习指导、援物资助外,支教团对梦想班学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引领活动。5月,支教团带领“川大梦想班”12名学生到四川大学参观学习,开展素拓活动,其中几位学生踊跃参加了“凤凰展翅”四川大学2016年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梦想班活动让这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更加丰富了孩子们的梦想内涵,进一步增强了逐梦动力。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社团,打造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2015年3月,支教团协助建立甘洛中学第一个学生社团——甘洛中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全校百余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经选拔,55名学生成为第一届协会成员。5月,该协会组织开展了“点燃的是香烟,燃烧的是生命”无烟日系列主题活动,推动了校园环境净化、和谐校园建设。

  建广播站,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2015年3月,支教团在田坝中学首次建立了校园广播室,从学生中选拔校园广播员。广播站建立以来,每周一至周四中午,进行时长一小时的主题校园广播,锻炼了学生综合素养,营造了校园文化氛围。

  建设爱心课堂。2014年11月,支教团深入走访吉加小学,了解村小500余名学生全为彝族,其中100多名属于孤儿或单亲家庭,一半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的情况后,决定从12月开始,每周在吉加小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丰富的素质拓展和室内多媒体教学活动,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积极乐观面对生活。2015年1月,“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爱心课堂”在吉家小学正式挂牌,支教团成员联合各方力量为孩子们丰富“爱心课堂”内容,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爱心课堂”至今顺利开展15期活动,破冰游戏、励志讲座、音乐课堂、折纸游戏、创新“小苹果”广播体操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其中余雪莹老师改编“小苹果”广播体操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

  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建平台搭梯子撬动社会资源,构建帮扶整体合力的“1+N”帮扶新模式

  甘洛县位于苍茫大凉山,山坡相连际无边,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特殊成因的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不是一家独奏曲,而是社会力量的大合唱。四川大学研究生甘洛支教团以自身优势,通过建平台、搭梯子,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形成“1+N”帮扶整体合力。

  1.搭建“爱心中转站”捐赠平台

  支教团充分发动社会资源,组织爱心人士为甘洛各中小学搭建了“爱心中转站”捐赠平台,吸引社会资源捐资助学。家境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受助学生选定后,由支教团通过“爱心中转站”寻找合适资助人进行爱心物资捐助等“一对一”帮扶活动,并组织爱心人士在周末、假期等业余时间前往甘洛看望受助学生。

  2.设立支教团奖助学金

  支教团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设立了“四川大学支教团奖助学金”。2016年5月,支教团分别赴甘洛县民族中学、甘洛中学及甘洛民族寄宿制学校举行首次颁奖仪式,为20名品学兼优的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并发放奖助学金10000元。

  3.启动四川大学“爱立方”志愿扶贫工程

  支教团争取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力支持,面向全体川大志愿者倡导发起,并与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组织启动了四川大学“爱立方”志愿扶贫工程。该工程旨在倡导全校志愿者自愿将志愿服务所得少量补贴通过“爱立方”志愿扶贫工程无私捐献用于援助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交通等公共事业建设。

  2015年10-11月,支教团通过四川大学“爱立方”志愿扶贫工程,在甘洛县民族中学设立了四川大学“爱立方”多功能数字图书馆,该工程出资为图书馆购置了30台电脑及其他相关科技类书籍。多功能数字图书馆的设立填补了民族中学在现代数字化教育方面的空白。

  4.借力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支教团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广泛宣传,为甘洛县贫困儿童积极募集文具、教学用品和过冬衣物等。2015年2月,组织策划“四川大学2015暖冬行动”爱心义捐活动,共募集各类御寒衣物5500余件、书本531本以及文具若干。2015年4月,支教团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合作,在吉加小学建立爱心多功能教室,教室配有图书、多媒体设备、文体用品等,可以作为活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2015年12月,支教团成员用筹集的10000余元爱心捐款购买了80套围巾、冬帽及十余包衣物,及时送往了吉加小学。

  5.积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桥梁作用

  支教团致力于利用新媒体开展帮扶工作。积极开辟专用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QQ空间、人人网、百度贴吧等多种媒体平台,先后分享志愿者支教体会、发布活动新闻、支教感悟等40余篇,向社会宣传甘洛学生求学困境。活动内容多次被中国青年志愿者官方微博、西部计划官网等转发报道。通过网络媒体搭建起连接社会各界企业和爱心人士与贫困山区的帮扶桥梁已经成为支教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变“输血”到“造血”,实践建立了“教育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扶贫”的帮扶新机制

  找准贫困根源、发现关键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是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除开展教育帮扶、捐赠扶贫等传统方式外,四川大学研究生甘洛支教团积极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努力消除贫困恶疾;打造创客基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实践基地,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努力将扶贫工作由“输血”变为“造血”。

  1.开展禁毒防艾宣传

  2014年12月开展了“12.5”禁毒防艾广播宣传,制作法制宣传海报等活动,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6年5月至6月,支教团在甘洛县展开了禁毒防艾系列活动,带领所教班级学生参加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大会,认真听取曾经的吸毒者用亲身体会陈述毒品的危害。在主题活动之后也积极组织各班级开展缉毒防艾主题班会,并指导完成禁毒防艾黑板报制作,增强学生禁毒防艾的安全意识,为凉山州禁毒防艾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2.打造四川大学—甘洛青年“创客基地”

  支教团积极探索从“输血”到“造血”帮扶新路径,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通过一年多的深入下乡考察,着重调研甘洛高山黑猪、沙袋土豆、高山羊等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和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后,计划于2016年9月份正式启动四川大学—甘洛青年“创客基地”建设。“创客基地”作为电商平台,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将对甘洛县农特产品的宣传、销售以及对当地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支教团计划今年9月份在四川大学校园内开展“甘洛生态土豆”营销大赛,一方面对甘洛本地文化以及产业做宣传,另一方面吸引川大优秀创业团队入驻甘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三是希望为当地特色产品销售寻求更多出路。

  3.建立四川大学社会实践基地

  支教团积极与甘洛县方面沟通争取,为四川大学甘洛社会实践基地于2016年6月正式挂牌建立起到了重要桥梁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利用专业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甘洛社会实践基地将为四川大学学生拓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基层,利用专业特长,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起到很好的实践检验效果。

  爱心帮扶,传递的是爱心,营造的是希望。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继续与甘洛县委县政府深入合作,依托四川大学,团结社会各界力量,结合自身优势,为当地学生寻求更多资源,为促进甘洛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多尽一份心,多做一些事,多出一份力,为甘洛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目标作出应该贡献,让奋斗励志的青春赞歌在大凉山上久久回响。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