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再出发

2018-09-08 来源:《安徽青年报》收藏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教师工作,先后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了一系列利教惠师的好政策,并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关键词:无校籍管理

  竞聘上岗释放教师队伍活力

  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无校籍管理。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首先,创新编制管理机制。按照“标准统一,动态调整,余缺调剂”的基本思路,统筹存量编制资源,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形成全省一体、城乡统筹、余缺调剂、周转使用的管理新机制,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其次,完善岗位统筹管理机制。按照“统一标准,岗位统筹,分类核定,职数统管”的原则,采取区分学段、打包核定的办法,将县域内同类型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进行整合,统一核定县域内岗位总量,打破岗位资源校际壁垒,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再次,逐步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以岗位职责为依据,逐步建立以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教师退出机制,充分释放教师队伍活力。最后,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情况作为市(县)政府教育发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教师编制周转池

  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实行统一

  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印发《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实施方案》,坚持“统一标准、适当倾斜,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原则,统筹存量编制资源,建立全省一体、城乡统筹、余缺调剂、周转使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首先,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其次,向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倾斜。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再按班师比核增教职工编制,确保每个班配备编制不少于一名、每个教学点编制不少于两名。同时,采取区域统筹、保障急需、用后返还、动态流转的管理办法,按照不超过5%的编制规模,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用于保障临时急需和阶段性用编需求。最后,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县根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在校生规模变化等情况,按学年动态调整学校编制配备。

  职称评定不再唯论文唯学历

  关键词:职称评审“四注重”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体系,职称评审标准条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四个注重”(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与艺术,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加大了对乡村教师评聘中级、高级职称(职务)的政策倾斜力度,评选特级教师,对乡村教师实行切块单独评审。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对超岗位职数的乡村学校,可采用“退二聘一”的办法实施评聘。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须具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两年以上的经历。在乡村连续任教满30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可不占岗位结构比例评聘相应教师职务。

  关键词:留住乡村教师

  80%的新聘教师补充到乡村学校

  不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实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全省统一笔试,累计招聘6万人,其中乡村教师占比超过80%。从2009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为农村学校补充约300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0%以上,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占约一半。从2016年起,实施定向培养“一专多能”全科型乡村教师制度,每年培养约2500人,解决农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

  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实现所有在职在编乡镇工作教师全覆盖,每人每月增加收入200元~500元。2013年以来,我省12个连片特困县向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超过五亿元。将农村教师住房全面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难”问题。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2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农村教育的浓厚氛围,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正在形成。

  关键词:师德师风双提升

  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第一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多渠道开展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内容的第一模块,记入教师培训学时。印发《开展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涵养。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安徽省中小学优秀教师和校长工作室115个,其中乡村名师工作室21个。聚焦乡村教师,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推进国培实施改革,进一步下移培训管理重心,落实县(区)和学校教师培训主体责任,构建“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区落地”的教师培训运行机制和高等院校(远程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印发“十三五”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指导意见,以培养造就“四有”好教师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为重点,深化教师培训工作综合改革,探索建立“专题+自主”式双向选择的全员培训制度,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本报记者 程榕娟)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