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依托平台建设实施精准扶贫 助推古田县菌业腾飞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扶贫典型事例

2018-10-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

  从古田县地方产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加强校地协作,突出精准发力,不断提高扶贫助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资源优势,精准发力,推动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

  二、主要做法

  (一)充分调研,了解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求

  虽然食用菌产业是古田县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古田县经济基础薄弱,食用菌生产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菌业科技和加工水平不高。二是加工贸易缺乏龙头企业,缺乏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水平较低。三是菌种管理不完善,菌种品质得不到保障。破解这些技术问题,成为当地菌业发展的关键。

  (二)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创新服务平台,确保服务精准到位

  2014年福建农林大学和古田县合作共建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为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院下设“七中心一基地”即产品检测中心、应用基础研究中心、菌种改良中心、栽培中心、加工中心、发酵中心、培训中心和100亩的中试基地。

  研究院强化“政产学研”四方合作,发展定位明确,确保做到从食用菌产业链的视角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食用菌行业问题。

  (三)精准技术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农户致富

  1.加强品种引进改良、提升质量保障。利用菌业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实现对县域内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全覆盖;检验项目覆盖1056个参数,涉及42种产品。为提升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

  2.扶持专业合作社,引领发展现代菌业。建立“教授专家+企业技术员+学生”生产技术攻关小组,围绕真姬菇高产、优质为目标开展科学攻关。攻关小组一起布置试验,一起研究,一起观察,一起评估实验结果,既科学合理,又能锻炼出真姬菇产业技术科研人员。同时要引领企业老总转变观念,引导企业采用“统一菌种、统一配方、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这“五个统一”的新型生产模式对外兼并亏损企业,减少办厂投入,轻松提高产能,提高效益。

  3.改良银耳传统栽培技术。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院的胡开辉院长,带领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对古田县银耳产业进行了深入当地典型的银耳生产农户,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经过深入的调研。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银耳高产栽培的培养基、技术工艺等开展攻关。在古田县大野山银耳有限公司和建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银耳高产栽培技术创新试验,取得技术突破后,又先后通过3个批次的中试试验,突破了银耳种植改良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难关,形成了稳定可推广的技术体系,推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提升。

  三、扶贫成效

  (一)重点扶持,以点带面促行业发展

  通过对古田当地真姬菇企业进行调研、考察,确定对古田当地5家真姬菇企业:晟农农业合作社、福泉鑫食用菌有限公司、禾兴食用菌有限公司、闽康源专业合作社、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主要为真姬菇产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及人才培养,提高古田真姬菇整体行业的水平。通过一年多来通过的精心辅导,与古田现有真姬菇企业合作、对接、示范、推广,使得古田工厂栽培企业技术水平普遍提升,真姬菇产业的总体水平实现质的飞越,并形成产业优势,工厂栽培实现单产由400克突破到500克,所服务的海鲜菇企业效益提升均在20%以上,产值突破亿元,年新增利润超过2000万元,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全部扭亏获利。

  (二)科技创新,造福千家万户

  银耳栽培方案革新后,单袋干重由原来的90g提升到120g,单袋利润由1.8元提升到2.7元左右,利润提升50%。有关专家认为该银耳高产栽培方案试验重复性高、经济效益佳,古田年生产银耳菌袋3.86亿,该栽培方案在全县推广后,可增加银耳经济效益达3.7亿元,利润提升50%。

  (三)媒体争相报道古田菌业新技术。

  第十四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胡开辉教授团队研发的海鲜菇引起东南网、省教育厅网、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