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发挥智力优势、探索“三位一体”结对帮扶困难村新模式

2018-10-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领导下,自2013年8月连续四年,结对帮扶蓟州区出头岭镇东官屯村、朱官屯村和裴各庄村,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党委统领作用,挖掘人才优势、教育优势和文化优势,精准对接对准困难村发展需求,确定人才、教育、文化“三位一体”精准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4.34万元、通过立项帮助困难村获得市财政“一村一策”600万元项目资金以及争取区财政“美丽村庄”专项建设资金等方式,增强困难村党组织凝聚力,统筹发展困难村主导产业,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完善村庄治理,增强困难村的内生动力,截至2017年底,学校帮扶的3个困难村的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达到全市农村收入平均水平,圆满完成帮扶工作各项要求,受到帮扶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取得良好成效。

  一、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培育食用菌种植拳头产品,实现经济精准帮扶

  学校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紧扣我市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困难村经济建设需求,实施技术支撑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经济产业,助推农民致富。

  一是选优配强帮扶干部。学校党委把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和年轻干部培养相结合,先后遴选12名政治素质强、作风过硬、担当尽责的优秀干部担任驻村干部,平均年龄为35.3岁,并选派包括80后年轻干部在内的精兵强将担任工作组组长,挂职困难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发挥智力优势,积极融入村庄工作,指导和帮助村“两委”班子厘清村庄发展思路,找准经济帮扶项目,扎实推进经济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探索“智力+项目”撬动精准经济效益的帮扶之路。学校通过大量的土样、水样测试研究,了解到出头岭镇土地非常适合高品位食用菌的栽培。帮扶组决定在出头岭镇传统食用菌种植的基础上,主推食用菌种植成为困难村主导经济产业。引入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的、学校蕈菌研究所所长郭成金教授的食用菌技术,进一步做大做强,从技术支持入手,传授农民致富真经。在学校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下,在困难村新建农业合作社2个,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耕地100余亩,利用“一村一策”政府项目资金筹建食用菌大棚50个,由农户承包使用种植食用菌。进一步扩大出头岭镇香菇种植规模,年增产香菇近千吨,带动全镇发展出香菇育种、种植、销售和初加工一整套产业链,每年新增劳动力岗位300余个,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近20万元。

  三是组织科技专家“送技术上门”。激活困难村“造血”功能,学校选派技术团队专家研究分析食用菌生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一建立了技术档案。印制了香菇种植技术教程《菇事会》,免费发放农户学习,搭建微信授课平台,开通了专家24小时在线跟踪指导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指导食用菌种植技术双通道。四年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为困难村培养了一批具有农业生产实践技能、示范带动能力的带头人近百人。

  四是多渠道拓展农品销售。开发“互联网+农品”模式,拓展网上销售途径,联系了《支部生活》党务通微信帮扶通道、《天津老干部》杂志和《今晚报》等媒体和电商平台,帮助困难村销售食用菌产品,积极推动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我校膳食处与出头岭镇建立常态化采购干菇合作关系;校工会累计采购干香菇近6000盒慰问教职工,带动困难村近20万斤鲜香菇的生产销售。

  二、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强化第二课堂建设和师资培训,助推教育精准帮扶

  学校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从硬件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促进困难村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援助幼儿教育和第二课堂建设。捐建幼儿园1座,开设3个标准教学班,四年来招收学生60人,有效解决了当地就近入园难的问题。捐建师范大学爱心书屋,开展“大手拉小手,书香伴你行”系列活动,为当地中小学、幼儿园捐赠图书5000余册,捐赠玩具、教具、体育用品价值近3万元。发挥二级单位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扶贫工作“重心下移”。组织学校“五好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共建,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年度主题实践活动到困难村开展社会实践和慰问活动。文学院、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化学学院等单位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村开展“暑期夏令营助学活动”,为留守儿童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和特色课外活动,当地200余名学生受益。有效缓解当地基础教育资源短缺的不足,得到当地师生家长的好评。

  二是强化当地师资培训。发挥学校在天津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邀请河北区、北辰区中小学教师和我校外国语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部分教师通过短期培训、专题讲座、“送教下乡”等活动共培训出头岭镇中小学教师3000余人次。推动市区中小学与景兴春蕾中学、东王官屯村中心小学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点对点”帮扶,提升村镇基础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强化当地干部教育培训。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教育学习为切入点开展困难村党员干部培训。邀请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天津市道德模范”王辅成,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扬弃等为出头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专题报告,进一步提升了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服务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心。

  三、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加强文明乡村建设,促进文化精准帮扶

  天津师大充分发挥文化服务社会功能,以建设“美丽村庄”为抓手,通过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文化生态建设和自然生态建设等措施,提升困难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镇、村干部建立安定稳定联动机制。督促村干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推行村级重大事务“六步决策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挥村监委的作用,帮助村“两委”班子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切实加强对村级重大事项的监督管理,建立定期巡回走访机制,设立困难群体台账,慰问困难村民60余户,为特殊困难户翻建房屋1间,确保村务运作规范,减少矛盾纠纷,不断提高村级服务效能。加强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开展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培训10余次,第一书记讲党课30余次,发放党员学习材料100余套,制定了村党支部组织学习教育制度和党日活动规范。培养了一批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基层村镇党员干部队伍,提升了村镇治理水平。2016年学校帮扶的3个困难村党支部均被评为蓟州区“五好党支部”。

  二是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基础上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困难村办公条件和村容村貌,改善人民生活生产条件,拓宽主道路1500平方米,安装路灯248盏,硬化道路50100平方米,改善供水设施和供水泵站3处,种植景观树3000株。配套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和会议室500平方米,改善村级办公环境,服务群众的功能进一步增强。通过垃圾坑塘治理、硬化土路、安装路灯、改造供水设施、种植景观花树、安装监控设备等,全方位提升困难村基础硬件水平,使困难村达到“平安村庄”、“美丽村庄”标准要求。投入专项资金资助困难村开展文化建设,修建健身广场300平米,改善村容村貌。修建农家书屋和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春节期间组织困难村文春节联欢会,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1个困难村被评为蓟州区文明村。

  三是加强自然生态建设。治理垃圾坑2000平方米,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使用天然气或无烟煤等清洁能源。修建渗水池1个,改造供水设施3处。植树3000株,切实提升帮扶村的生态环境。在天津市唯一的飞地村且无农业耕地的裴各庄村,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推广特色果品种植,完成和在建农家院4个,促进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发展。

  四年来,学校党委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落地,工作措施到位,全面实现帮扶任务目标。在帮扶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了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做出了一次高校与地方发展建设的深度融合,在人才、教育和文化等方面提供服务,发挥智力优势,精准扶贫,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造血”机制,授之以渔,为推动困难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困难村“富美强硬”的总体建设目标贡献了天津师大人的智慧力量,探索出了天津师范大学“智力帮扶”困难村的解决方案,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