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发挥高校人才科技优势 坚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疆农业大学帮扶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纪实

2018-10-17 来源:规划司收藏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于田县86个深度贫困村里,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队员走家串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专家教授走进田间地头传授种养殖技能,而投入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则作为驻村工作队的好帮手积极参与到村级各项事务中……大家顶烈日、冒酷暑、战沙尘,带领着当地贫困群众如火如荼地战斗在攻坚深度贫困的“战场”上。

  扶贫攻坚关键在人。新疆农业大学从“扶志扶智”着手,让精兵强将到脱贫攻坚一线中锻炼,实现脱贫攻坚与干部成长的良性互动。目前,该校已组建6个工作队、38名队员在阿瓦提县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选派94名驻村工作队员在于田县、疏勒县帮扶深度贫困村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该校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突出实践育人,巩固和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今年暑期,全校学生均以不同形式参加社会实践,其中校院两级集中组队32支559人,分赴和田、喀什、阿克苏、哈密等地开展各类政策宣讲、扶贫攻坚、科技支农、乡村振兴、社会调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延伸和落实到社会大课堂中。

  驻村干部教师中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农学专家,也有知识渊博的海归博士。在深度贫困村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干部教师迅速实现了角色转变,肩负责任和使命,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作为党的一面旗帜,带领大家脱贫攻坚,成为了脱贫攻坚队伍中的智多星和主力军。

  7月31日,在于田县喀尔克乡拜什托格拉克村,年轻的农学博士玉素甫江·玉素音正忙着查看水渠有无堵塞、跑漏,一圈下来,玉素甫江脸上淌汗、后背湿透。这位33岁的农学博士已全然看不出大学教师的模样。割小麦、开拖拉机、砌围墙,半年来他和当地村民在田间地头打成一片,俨然一副庄稼人把式。指导村民科学施肥、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动员转移就业、牵头鸽舍项目、发展庭院经济……玉素甫江几乎每天都奔忙在外。“明年我们村要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实打实地把每一项工作干好。”由于工作突出,深受群众欢迎,近日玉素甫江被破格任命为拜什托格拉克村党支部书记。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攻坚合力

  “每个月校领导都会来村里看望我们,询问工作进展,了解生活和工作上存在的困难,倍感温暖。有学校作为强大后盾,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驻村干部刘凯辉说到。

  今年年初,新疆农业大学针对选派到深度贫困村驻村干部实际情况,在前期走访调研和驻村各支力量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和优势,率先建立了“2+5”联动工作机制。其中,“2”为横向联动协调机制。即建立与15家派驻第一书记单位联动协调机制,建立与县乡党委政府联动协调机制。其目的在于共同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和“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召开座谈会和沟通信息,及时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目前,学校已与神华新疆能源公司建立了脱贫攻坚校企合作机制,学校畜养、农牧等专业培训已无缝覆盖该公司所有驻村工作队。学校还选派专家赴于田县调研修订了《神华集团脱贫攻坚阿日希乡、阿热勒乡三年实施纲要》,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并在矿山环境治理、植被恢复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形成了脱贫攻坚工作合力。

  “5”为新疆农业大学校内工作机制。即党委班子成员定期调研工作机制、驻村工作队员联动工作机制、日常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关心关爱工作机制、学院派出单位联系驻村工作队员工作机制。

  “我们针对深度贫困村制定了专项扶贫工作方案,要求发挥驻村干部教师专业优势、语言优势,巡回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培训。”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建昆介绍,学校按照驻村期间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驻村工作队员定期考核办法,并根据表现情况给予奖励或追责问责。学校党委始终牢固树立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在晋升职称方面优先考虑、重点解决,通过基层这一大舞台锻造忠诚可靠、勇于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实施10项行动坚决啃下“硬骨头”

  在“2+5”联动工作机制下,新疆农业大学通过实施10项行动计划,帮助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一是帮助完善深度贫困村脱贫计划。结合深度扶贫村所在地第一书记确定的扶贫方案,学校成立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方案调研组,共同研究制定村级脱贫方案和路线图。指导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按照“一户一策,精准到人”的要求,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二是成立对口指导深度贫困村专家库。由学校联合农科院等相关单位,成立涉及农、林、水、牧、乡村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库,对口指导深度贫困村的农业生产。三是实施教育扶贫行动。从2018年至2020年,学校对生源地为于田县、疏附县和阿瓦提县的家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优先享受各类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四是实施产教融合扶贫行动。对在阿瓦提县驻村点建立动物、植物医院等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整合升级,将6个村工作队的科技力量、专家集中起来,通过做强示范点,提高服务能力,增强辐射效应,让动物诊所和植物医院辐射到包括所在乡镇在内的其他乡镇。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网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点对点指导深度贫困村开展农业生产。调研发掘当地农村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试点等途径帮扶村级产业发展。五是实施“互联网+扶贫”行动计划。学校组织学院干部教师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电子信息化、微商、电商等科学技术培训,传授“互联网+”的理念和手段,为乡村发展、产品推广和销售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六是实施贫困村农产品市场销售拓展计划。学校利用各派出单位和农大校友资源,大力推进深度贫困村农产品市场销售拓展计划;通过单位协议采购,在相关批发市场和卖场设立专柜等方式,帮助深度贫困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七是实施庭院经济示范引领行动。由农大专家一对一指导帮扶,建立家庭庭院经济示范户,引领当地有条件的农牧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八是实施国家通用语言和农业技术培训行动。学校对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村里骨干群体进行定制化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通过短期高强度的集中授课,快速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帮助培养一批能够留在当地,管用够用的“土专家”。九是实施开展政策宣讲行动。学校组织师生、学生组织深入贫困地区向广大贫困群众宣传党和政府出台的有关脱贫攻坚的系列政策举措、实施的一系列民生项目,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激发他们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十是实施开展文化扶贫行动。学校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系列活动,支持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组织利用假期深入贫困村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当地开展文明乡村建设,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

  科技扶贫助力产业发展

  新疆农业大学长期致力于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科技推广与服务,在林果栽培、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积累积淀了丰富的实用技术。随着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疆农业大学更加聚焦南疆重点贫困村的科技需求,把科研项目、科研资金向深度贫困村聚集,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力脱贫致富。

  阿热勒乡是于田县大马士革玫瑰集中种植区,但自然条件恶劣,加之花农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致使当地众多农户守着优质玫瑰花资源,却依然摆脱不了贫困。如何保障玫瑰苗的存活率,提高玫瑰花种植管理水平,成为当地政府和农民急需解决的技术困难。

  为此,新疆农业大学通过实地调研,在当地实施 “大马士革玫瑰标准化种植技术应用与示范”科技项目。该项目从筛选适于当地的大马士革玫瑰种植管理技术方案,到涵盖整形修剪、水肥调控、防寒越冬等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环节,最后通过开展技术推广讲座带动当地农民转变观念,改变原始粗放的种植模式,掌握大马士革玫瑰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同时实施的还有“核桃提质增效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牛羊提质增效及高效育肥扩繁技术示范”等多个科技扶贫项目。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