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凝聚力量、奋发有为

2018-10-17 来源:规划司收藏

  山西农业大学在11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为民解困、帮民除忧、助民脱贫。“十三五”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脱贫工作持续深化、延展,不断推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协同联动、精准发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发挥组织领导作用,不断提高顶层设计水平

  一是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学校在2017年初,成立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的学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二是签订方案协议。2017年,学校签订了《吕梁市人民政府 山西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临县人民政府 山西农业大学教育扶贫行动协议书》,组织制订出台了《山西农业大学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山西农业大学“助力攻坚深度贫困吕梁行动”实施方案》《山西农业大学临县教育扶贫行动方案》,为扶贫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方案要求,学校和地方建立了联络沟通机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项目进展新情况、新问题,设立联络督促员和专家服务团队,形成了市校联席会议制度、专家例会制度、联络员例会制度;建立了人才、经费保障机制,灵活调整教学科研安排,统筹协调学校教师、研究生的抽调派遣,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投入,按照《吕梁市人民政府 山西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落实专项经费支持政策,用于新技术新品种购置费、差旅费、培训宣传费、用工劳务费、专家补助、课时补贴等支出;建立了督导考核机制,具体明确了考核组织、考核指标、考核时间,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发挥农科优势,实施科技帮扶,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撑

  2017年学校与吕梁市签订校市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与石楼、临县、中阳、兴县、岚县、方山6个国定贫困县进行对接,由6名首席专家,组建6支服务团队进驻各县,形成了“学院——市县——专家——团队”对口帮扶模式,帮助当地贫困户发展养蜂、红枣、核桃、小杂粮等特色产业。

  以对口帮扶的临县为例:一是提供经支持。按照“校市战略合作协议”,由吕梁市农业委员会代表吕梁市人民政府提供100万元的对口临县专项经费。二是强化队伍保障。学校组织专家服务团队,整合博士硕士等专业力量,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深度贫困乡村,开展驻点指导帮扶。三是加强技术推广。学校重点围绕临县红枣产业发展,在克虎镇和万里红红枣合作社等示范基地,开展红枣防裂果及林下循环经济模式试验示范项目的驻点指导、技术推广,推广“叶面营养防控枣裂果技术”3000余亩,优质商品果增产20%以上,亩增产600元以上。四是推动产业升级。制定完成了临县红枣生产技术标准与防裂果技术规程,制定了红枣干枣质量分级标准。制定完成临县红枣生产技术标准与防裂果技术规程。确定建设红枣生产基地示范区3个,1000亩,带动全县开展红枣的标准化生产。

  三、激发内生动力,实施教育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2017年以来,在校内,学校构建了勤工助学、奖助学金、就业帮扶三位一体的贫困学生帮扶体系,对考入我校的临县籍贫困学生实行资助全覆盖。在校外,学校重点以农民继续教育培训和校县合作教育扶贫行动为主要抓手,主动发力,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

  以对口帮扶的临县为例:在校内,根据山西省有关政策,与临县一中签订《山西农业大学 临县一中优质生源地共建协议》,做好面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工作。2017年,与临县政府签订了《教育扶贫行动协议书》,鼓励和引导临县籍考生报考农业院校,对考入我校的临县籍的贫困学生实行资助全覆盖。已经完成临县籍100名贫困学生的认定、建档工作,在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研究生“三助一辅”津贴等方面累计资助金额共计30.43万元。完善和落实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对临县贫困家庭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实时跟踪,实行“一对一”动态管理和服务。在校外,近年来,在长治、晋城、晋中、临汾、运城、吕梁、大同等七个地级市的15个县(市)开展讲座报告,分14个专题,培训2万余人次,为贫困县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2017年以来,在临县围绕红枣、食用菌等主题,共培训140余名本土科技人才。

  在临县,学校与白文职业技术中学签订《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协议》,与临县建立基础教育合作平台,借助学校教育优势,积极筹备开展初中、高中教师提升教育质量培训,并就开展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成人函授学历和开放大学学历教育事宜,学校在2018上半年已经做了推进工作。

  四、建设乡村文明,实施文化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支撑

  学校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年来,持续派出100余支社会实践队,围绕投身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组织广大师生深入临县田间地头,走进临县农家农户,开展农业理论普及、扶贫政策宣讲、“农天下”手机互联网平台推广、义务支教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学习技术,丰富了文化生活,提振了脱贫信心,增强了脱贫本领,相关事迹被新华网、人民网、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以对口帮扶的临县为例:2017年4月,学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脱贫攻坚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的重要批示精神,根据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在临县大禹乡府底村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派遣首批社会实践队。实践队15名成员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宗旨,深入扶贫一线,开展了为期10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校共相继在贫困村建立了18个实践基地,作为青年学生投身农村一线、助力脱贫攻坚的大课堂。

  围绕以上四个方面,学校在打赢脱贫攻坚主战场还做了很多其他工作,推动我省脱贫不断取得了新成绩。学校2016、2017连续两年,承担全省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近千名师生,深入到全省716个样本村,对15809个样本户进行了实地调查评估。2018年学校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圆满完成了对黑龙江望奎县退出的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工作。此外,学校还承办省委组织部和省扶贫办联合组织的全省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历时16天,共分4期,对来自省直单位的36名驻县大队长、176名省直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和828名省直单位派驻农村第一书记总计1045人(35人为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进行了专题培训。2018年学校又承担了全省2638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工作。

  学校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做出了一些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会继续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助力深度贫困县脱贫大战役,把脱贫攻坚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山西经济振兴的宏伟格局中去研究,不断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展现农大的担当和作为。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