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中农业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本禹志愿服务队实施“四大工程”助力精准扶贫

2018-10-15 来源:规划司收藏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11月开始参与定点扶贫建始县,学校积极发挥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重要作用,着力实施“甘露工程”推动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着力实施“活泉工程”为当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着力实施“春风工程”助力产业扶贫,着力实施“志•青春工程”促进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提升。六年来,逐步探索出具有华农特色的“志愿服务+精准扶贫”模式,有效发挥了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扶贫的独特作用,为学校定点扶贫建始县做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2014年,在中国首届扶贫论坛上,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安玥琦代表全国青年扶贫志愿者作典型发言,本禹志愿服务队被国务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一、工作思路

  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建始县的总体思路是:教育扶贫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产业扶贫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文化扶贫提升乡村品牌价值,构建以教育扶贫为主导、产业扶贫为牵引、文化扶贫为支撑的扶贫工作体系。在这一总体思路的指引下,本禹志愿服务队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找准定位,积极当好志愿者、社会企业和贫困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汇集更多爱心力量和社会资源共同帮助建始县脱贫。

  (一)坚持项目化推进。本禹志愿服务队瞄准当地贫困对象实际需求,坚持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建始扶贫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和精准扶贫工作实效,集中力量开展“四大工程”,以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建始扶贫志愿服务走向深入。

  (二)坚持专业化支撑。以提升扶贫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为目标,充分发挥本禹志愿服务队师生志愿者的智力优势,通过广泛调查,深入了解建始经济、社会现状,根据当地实际需求,组建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助力精准脱贫。

  (三)坚持精准化服务。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聚焦教育、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志愿者可为、能为、善为的扶贫“点”,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采取“点对点”“结对+接力”的方式精准施策,服务当地百姓脱贫。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教育短板,实施“甘露工程”助力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本禹志愿服务队“甘露工程”项目围绕教育扶贫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精准资助体系建立、自主脱贫能力发展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有效模式。

  一是实施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助力乡村教育。 2013年起,学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共派遣6批25名研究生志愿者到建始县官店镇摩峰小学接力支教。志愿者扎根山乡,潜心教书育人,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组织学生朗读比赛、文艺汇演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建始县义务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任教科目多次在全镇、全县调考取得第一的优异成绩,研究生支教团被光明日报社、团中央评为“镜头中最美支教团”。2014年6月,省教育厅副厅长欧阳建平专程到建始县官店镇摩峰小学,看望慰问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对志愿者的支教行动表示充分肯定。2015年5月,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给我校建始县支教团志愿者写信,勉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高尚品格,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2017年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身边的网络正能量”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志愿者在建始支教过程中的创新举措,让全国电视观众听到了建始乡村小学的声音。

  二是实施“乡村教师来汉培训”项目,提升乡村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志愿者每年举办“乡村教师来汉培训”活动,邀请乡村小学骨干教师到武汉开展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2013年以来,已有75名建始县乡村小学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通过邀请华中师范大学郑晓边教授、陈彬教授、武汉崇仁汉滨小学汪飞校长等为参训教师授课,培训内容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组织教师参观武汉实验寄宿小学、水果湖二小,让乡村教师在专题培训和考察交流中更新教育理念,开阔视野,以更好地服务地方教育发展。2017年、2018年志愿者募集资金,举办两期小学校长培训班,建始县55名小学校长参加培训,基本实现乡村小学全覆盖,对提升建始县乡村小学教学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三是搭建“学校+地方+企业”爱心桥,汇聚社会资源精准帮扶基础教育设施改善。志愿者深入开展学生家访,调研实际情况,精准提出项目菜单,同时多渠道联络社会爱心企业进行项目认购,提供经费支持。通过汇聚社会爱心资源,有针对性、项目化改善山区小学办学条件。截至目前,已为建始县官店镇摩峰小学募集资金182万元,修建了教学楼、宿舍楼、操场、“思源泉”等设施。武钢工程技术集团、上海乐扣、步步高集团、新华书店等企业捐赠太阳能路灯、热水器、电脑、图书等30余万元,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四是实施“留守儿童城市体验行”项目,探索建立“成长型”资助体系。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用所募集的20万元资金成立“水滴助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选取成绩优异、品德端正、家境困难的学生实施“一对一”帮扶。在此基础上,探索将资助方式从“解决温饱型”转向“关注成长型”,开展留守儿童城市体验行等活动,近几年先后带领山区学生前往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多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成长体验。

  五是实施“阡陌学堂”在线支教项目,搭建信息化教育扶贫平台。志愿者借力“互联网+”,建设“阡陌学堂”在线课堂,邀请国内外、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高校相关专家,通过远程视频授课方式参与支教,为山区孩子打开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窗。目前已邀请80余位社会各行业优秀代表在线授课,内容包括社会知识、音乐、心理辅导、食品安全知识等多个方面。2015年,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赵芸逸和摩峰小学10名学生受邀登上CCTV网络春晚舞台,大山深处的网络课堂让千万观众动容。2016年“阡陌学堂”在线支教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二)聚焦人才短板,实施“活泉工程”助力人才扶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是扶贫“造血”最亟需的“干细胞”,是长久脱贫的关键。本禹志愿服务队聚焦当地人才短缺的困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当地培养能够扎根的人才队伍。

  一是发挥农科教平台优势,开展综合培训。学校2015年成立教师志愿服务队,主动整合学校、社会教育资源,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华中农大分院、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平台,为建始县开设农村致富带头人、涉农企业主等教育培训项目。累计为建始县培训管理干部、技术人员387人次。其中,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318人次。培训针对建始县农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问诊式”授课,为建始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案,解答学员工作中遇到的新困难、新疑惑、新问题。通过农业创新与市场经营意识培训,提升干部、产业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

  二是依托产业扶贫项目,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本禹志愿服务队以硕士、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志愿者在建始适宜地区建立了一批特色产业试验示范培训基地,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集中培训、现场示范讲解。累计开展农技培训142场次,培训特色产业人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养植户11695人次。为了让老百姓看得懂、学得会,师生志愿者精心编印《建始猕猴桃实用栽培技术》《山区规模化生态土鸡养殖手册》《景阳鸡饲养管理技术手册》《有机水溶肥料施用方法手册》《枸杞病虫图说》《枸杞整枝图说》等一批实用技术手册,指导企业、农户提升科技务农水平。

  (三)聚焦产业短板,实施“春风工程”助力产业扶贫。扶贫攻坚,春风送暖。针对建始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水平较低等现实状况,本禹志愿服务队组建博士服务团、科技服务小分队,定期送科技下乡,助力建始产业脱贫。

  一是选派博士服务团,开展科技扶贫志愿服务。2013年来,共选派5批24名博士赴建始县接力志愿服务,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集成学校优质智力资源,对接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搭建产学研用对接平台,涌现出一批饱含深情、俯下身子、真抓实干的优秀博士志愿者。第五批博士服务团志愿者张学振教授在支援建始的一年间,150天都在农村开展现场服务工作,带领1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吃住在渔场,开展技术讲座和培训4场,培训人员300人次,推广新技术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引进科研项目3项、项目资金60万元。考虑到建始县冷水渔业刚起步,面对当地渔民的期望,他主动申请“留级”,成为第六批博士服务团志愿者的一员,继续留在当地服务渔民。《中国青年报》以“一支不走的博士团”为题专题报道张学振教授等青年教师志愿者的事迹,学校也被评为湖北省博士服团先进单位。

  二是发动岗位科学家,带领志愿者深入一线。学校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具有指导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结合建始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特点,组建了10支“与岗位科学家同行”志愿服务团,发动志愿者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咨询、产业调研、生产指导和社会观察等工作,重点扶持景阳鸡、玉米、魔芋、猕猴桃、茶叶、高山蔬菜、甜柿、枸杞、冷水鱼、饲料油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岗位科学家+学生志愿者+产业基地”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动科动医学院岗位科学家龚炎长教授依托产业项目,带领研究生志愿者在景阳鸡种鸡群中推广应用“鸡白痢净化技术”,在商品雏鸡生产中推广应用“集中育雏技术”,2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景阳鸡成活率从不足50%提高到95%以上,“553”生态养殖技术大范围示范和推广,景阳鸡养殖规模逐年翻翻,2017年达50万只,年产值近6000万元。

  此外,还有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深入建始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服务、法律宣传、爱心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全方位服务建始产业发展。

表 2016-2018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一览表

年份

项目名称

负责人

人数

指导老师

2016

水产学院三里乡扎鱼口村社会实践团

杨利娟

5

蔡徐涵

2016

红杜鹃爱心社暑期支教社会实践团

周铎

11

张贵礼

2016

园林院定点扶贫成果调研实践团

刘梦

8

徐行

2016

资环院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团

韩冰洁

7

赵慧

2017

公管院调研精准扶贫模式社会实践团

智晓琳

5

程华东

2017

食科院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团

 

7

李二虎

2017

公管院易地搬迁社会调研团

陈华析

7

胡小芳

2017

经管院产业扶贫满意度社会调研团

张雨勤

8

夏春萍

2017

经管院富硒菊花茶市场状况社会调研团

罗徐琳

6

王清

2017

文法院新农合医疗制度实施现状社会调查团

谭蓓

6

刘晓丽

2017

文法院农村社区法律服务现状社会调研团

张思庆

7

张燕

2017

文法院农村贫困妇女脱贫状况调研团

苏琬迤

5

张翠娥

2018

公管院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实践团

王琳

12

姜庆志

2018

文法学院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实践团

陈洁

9

田北海

2018

文法学院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实践团

章慧茹

8

崔磊

2018

植科院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实践团

黄兆楠

11

刘新伟

2018

动科动医学院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实践团

刘禹可

13

龚炎长

2018

资环院双寨子村扶贫社会实践团

潘亭

10

唐仁华

2018

公管院花坪镇民族初级中学支教团

刘政松

9

李凤兰

2018

公管院精准扶贫现状社会调查团

陈晔菲

9

李优柱

2018

公管院易地搬迁现状社会调查团

谢琳

8

胡小芳

2018

经管院水稻种植户低碳减排行为社会调查团

石婷

12

张露

2018

文法院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社会实践团

吕依铭

10

余霞

2018

文法院乡村小学启迪艺术梦想社会实践团

何超

9

李琳

2018

园林院扎鱼口村精准扶贫现状社会调查团

周舟

10

徐行

  三是组建学生公益创业团队,助力农产品销售。学校充分发挥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的智力优势,组建了4支公益创业团队,帮助建始挖掘产业资源、服务产品销售。2015级园艺专业学生向义负责的创业团队成立了恩施州依克罗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牵手建始县政府扶贫办公室,选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将贫困农户高山特色生态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生产、包装,打通商超对接渠道,搭建线上平台进行互联网销售,结合自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2017年、2018年,该公益创业团队还与学校后勤集团合作,举办了两届建始农产品展销会,70余个摊位吸引了近百家企业参展,极大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了产品增值、农民增收,探索出一种具有高校公益创业团队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

  (四)聚焦文化短板,实施“志•青春工程”助力文化扶贫。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扶贫长效机制和效果的关键。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主动发掘建始文化资源,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举办文化艺术普及活动,在实现文化价值、企业品牌、产业效益、贫困人口收入四个提升的同时,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

  一是推进非遗文化保护与融合。志愿者以“黄四姐”非遗元素为核心,围绕建始业州竹编手工艺、西兰卡普艺术、建始传统小吃桃片糕等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设计与宣传、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同时挖掘当地非遗资源的经济价值,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当地现有科技扶贫产业。

  二是开展文化艺术普及服务。志愿者利用假期举办“艺术下乡专场演出”,开办小学生暑假艺术素质拓展训练营,提升山区学生艺术素养。开设“艺术普及微课堂”,通过在线课堂远程教授音乐、美术等课程,录制民乐、曲艺等视频艺术课程,为建始乡村小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学习素材。

  三是提升扶贫产业文化形象。艺术设计专业志愿者为建始猕猴桃产业、枸杞珍酒、马坡茶、甜柿、冷水鱼、高山蔬菜、景阳鸡等七个扶贫产业进行品牌视觉形象设计,通过包装、LOGO、宣传页、企业VI、淘宝网店设计等工作,提升产业文化品牌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建始三里乡马坡茶进行产品形象设计后,2018年春季短短两个月完成以往一年销量,使用新包装后单品价格也增收20%。

  四是讲好志愿者青春故事。学校以“本禹志愿服务队”爱心接力故事为创作源泉,以献身湖北建始支教事业赵福兵等优秀学生典型为故事原型创作公益话剧《牵挂》,以用艺术的手法塑造了大学生志愿者的鲜活形象,讲述了志愿者在西部山区义务支教、奉献青春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系农村、心系农民的高尚品格,向社会传递青春正能量。该话剧先后到国家大剧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各大专院校演出50余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等领导同志现场观看给予高度评价,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作出批示。该剧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已成为本禹志愿服务队参与社会扶贫工作的靓丽文化名片。

  三、工作思考与计划

  六年来,“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始终和建始人民群众在一起,甘于奉献、不计回报、苦干实干,为扶贫工作注入生机活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奖励。《人民日报》以3/4版面的长篇通讯报道了我校教师志愿者在建始开展定点扶贫的感人事迹。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对志愿者参与扶贫工作进行了报道。2018年5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到恩施州建始县红岩寺镇学校猕猴桃示范基地调研定点扶贫工作,听取校党委书记高翅的专题汇报,充分肯定学校师生志愿者在建始县的定点扶贫工作。接下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发扬“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中心,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为建始精准脱贫贡献青春力量。

  (一)“四大工程”扶贫志愿服务给我们的启迪

  一是志愿服务能够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独特作用。随着扶贫重心向微观层面的转变,全局性扶贫新形势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实践证明志愿服务组织能够成为政府精准扶贫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二是结合高校专业特色和优势开展的志愿服务能够更好地展现志愿者的帮扶作用。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正是凭借自身农业科技专业知识,为建始贫困群众提供了有特色、实效强的志愿服务,得到当地各方的充分肯定。

  三是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志愿服务,一方面,能够通过项目化管理推动帮扶举措有效率的落地落实,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将学校、社会各类资源联系起来,为群众提供多方位帮助,为政府扶贫工作分解工作压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发挥教育扶贫志愿服务的牵引作用,新增1-2个研究生志愿者扶贫接力支教点,加派支教志愿者,更好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将“阡陌学堂”等较为成熟的扶贫志愿服务项目推广到更多山区小学。

  二是组织4-6支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赴建始开展生态环境调研,在发展当地产业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的宣传和实践。

  三是充分发挥学校艺术设计、园林规划等专业的志愿者作用,协助当地做好乡村规划和文化建设,把建始农村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四是将产业扶贫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农业生产的技术资料、操作手册等进行固化,推广到更多自然条件适宜的贫困地区。

  五是发动更多公益创业团队志愿者参与到产业帮扶过程中,提供信息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