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人为本,全力以赴,助力洱源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定点帮扶洱源县工作汇报

2018-10-17 来源:规划司收藏

  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要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上海交通大学一直努力坚持在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有所贡献,积极为贫困地区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在承担定点帮扶洱源县任务后,学校党委认真研究,提出了“扶智为主,全力而为”的工作原则,以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整体帮扶工作的牵引和推进全面工作的突破口。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充分排摸整合校内资源,争取附属中小学等基础教育单位支持,建立基金平台引进社会资源支持,面向洱源县中小学开展全面帮扶。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引入社会资源资助贫困教师和学生、支持当地办学条件改善等帮扶项目,以实际行动助推洱源县教育事业发展。  

  一、全面规划,精准对接,助力教师队伍质量提升

  在指导思想上,从主动调研到认真落实,因地制宜。洱源县有1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3所高级中学,教师总人数超过2000人。

  上海交通大学以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为抓手,提出了“10+20+50+100”的培训计划,即集中力量每年保证有10名以上中小学校长、20名以上骨干教师和50名以上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到上海接受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每年有100名以上的教师能够通过远程教学、送教上门等形式接受专门指导,努力争取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的面上覆盖。

  培养方式上,从夯实基础到提升水平,逐步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对每一名来上海跟班学习的洱源教师都安排了完整的教学计划,专门配备一名专门的带教老师指导他们在上海期间的实习实践,熟悉上海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来上海短期培训的行政管理教师和课程教师,注重专业化训练和教学,努力做到学有所获。

  在培养目标上从普惠到选优,注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在创造机会让洱源青年骨干教师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学校与洱源县教育主管部门保持对这批教师的发展进行跟踪和再提升。如洱源一中的青年教师李爱玲,来上海跟班学习半年后,又在学校和洱源县的支持下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一年。李爱玲老师除了在音乐教学水平上有了显著进步外,她还积极地组织和参与洱源县白族传统音乐的搜集和整理,为洱源县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她时,她动情地说:“是上海交通大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上海的学习让我知道了人生应该有不同的意义,我要发挥我的特长,不断学习和成长,真正成为一名对白族音乐发展有用的人,不辜负学校对我的培养。”像李爱玲老师一样不断主动提升的洱源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回到岗位后,真正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变得更加主动追求进步,更加热爱生活。

  同时,针对特别困难、长期在偏远地区服务的乡村教师,上海交通大学还通过“行”基金给予奖励和资助,已经有数十位困难教师得到了资助。

  我们坚信,这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必将成为洱源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成为洱源县学生追求幸福人生的引路人。

  二、全心投入,精准资助,助力困难学生学有所成

  2017年的毕业季来临,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赵春雨同学也即将告别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学习生活,以选调生的身份到湖南南部的一个乡工作。赵春雨是上海交通大学帮扶洱源县后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的,他当时的选择也很简单,因为上海交通大学帮扶洱源县的故事多到他耳熟能详,他喜欢并向往这个学校。

  在校期间,虽然他也是贫困生,生活上并不宽裕。但是他仍然在学习之余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帮扶洱源县的志愿活动中。在学校期间,他会时常与洱源县的老师反馈他的学习体会,帮助老师们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他邀请身边的同学与他一起去云南开展社会实践;他参与学校针对贫困学生的“助飞计划”,为云南新入学的学生送去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他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我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我现在也是交大人,我更应该发动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帮助我的家乡。”毕业来临,他郑重地向学校提交了申请,希望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服务,“不管在哪里,只要能够为困难群众服务我就愿意去。”

  交大人服务祖国,服务群众的精神品格是在实际行动中展现的。学校已经组织了一系列的师生参与帮助当地教师和困难学生的活动。如“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就是学校53个党支部和教师个人捐资,与53个洱源县的困难学生结对,给予他们学习生活资助的活动。  

  学校“储才计划”将洱源县作为长期教学实践基地,除了在洱源县开展10天左右的义务支教工作外,还在校园内募捐,为当地小学修建体育设施和增添教学设备。

  还有“七彩暖冬”冬衣捐赠活动,图书室捐建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捐款、捐物等活动不断开展。有的老师在寒暑假,自费到洱源县开展英语教学讲座和科学普及等活动。广大校友也在学校的号召下,积极参与到困难学生的帮扶中,有的校友一次就认捐了10名优秀学生,连续资助他们学习和生活费用直到他们毕业。

  有的校友组织“众筹”,为300个洱源县中小学班级订阅了《美术报》等刊物,为洱源中小学美术教育贡献力量。

  主动的奉献为定点帮扶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支持,也让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内外凝聚起了良好的氛围。

  三、全力而为,精准服务,助力学校基础设施发展

  洱源县乔后镇兴坪村小学所在位置地势较高,从几公里之外的地方引水成了常态,而且水源地经常受到自然原因的影响时断时续,师生的饮用水成了一个长期让人揪心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提出要帮助这个小学修建一条稳定的引水管道,并邀请长期在洱海边开展水环境保护的王欣泽教授团队承担这项工作的技术指导任务。

  王欣泽与当地政府、村民一起在周围寻找水源,在这个交通非常不便利,满是泥泞山道的地方,硬是找到了一个可靠的水源地,测绘出了最佳输送路线。这条几公里的管道为这个小学带来了喜悦和希望,也为兴平村400多户困难群众的引水带来了便利。王欣泽说:“我们在洱海边工作,保护洱海的水环境就是为了让群众有干净的水喝。饮水思源,他们不一定会记得是谁做了这个工作,但是他们一定知道是党和政府的帮扶让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持续支持洱源县中小学的基础建设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

  五年来,上海交通大学还帮助洱源县职业中学建立服装设计专业教室、信息化教学教室和生命科学教学教室;帮助洱源一中建立了远程教学教室、图书室和电子显微镜教学教室;帮助一个村级小学完善了标准化宿舍;帮助丰源村开设幼托班;支持中小学灾后重建等等。

  这些工作虽然只是洱源县基础教育设施不断完善过程中的很小一部分,但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在持续开展帮扶工作的一份心意,寄托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对洱源明天的美好祝愿和一片真诚付出。

  四、全力以赴,精准施策,助力基础教育快速提升

  虽然洱源县与上海交通大学远隔千里,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已经与洱源县师生心连心,手牵手。  

  正是在学校党委的号召和带领下,连续五年,有43名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接力在洱源县的中小学开展长期支教,他们的义务工作有效地缓解了洱源县的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他们在洱源县成为了洱源学子的榜样,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深入人心。每年,还有100多人次的社会实践团、志愿服务队深入到洱源的中小学,开展各类的支教、助学等活动,让更多的交大学子参与到洱源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每年,洱源县的教师如同走亲戚一样地到上海交通大学和附属中小学访问学习。

  每年,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师以志愿服务、捐资助学等形式支持洱源县的发展。

  每年,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们无私付出,默默地为洱源县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每年,附属医院免费为适龄中小学儿童开展先心病筛查和救治。

  几年来,洱源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洱源县在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化考核中达标;洱源一中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高中;洱源县教师队伍成长迅速,学校升学率不断提高等等。

  扶贫先扶智,让每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扶贫先扶志,让每一个贫困地区的教师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成就自己的人生。不管是老师的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责任,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不断前进的动力。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优化帮扶机制,增强帮扶力度,真心实意付出,为洱源县基础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