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东北大学实施精准帮扶“三个三工程”助力昌宁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10-17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东北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学校95年的办学历程,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频共振。按照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2013年起,我校承担了定点帮扶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的光荣使命。

  学校对定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6月23-24日,校党委书记熊晓梅、副校长孙雷一行赴昌宁调研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在昌期间,现场考察产业项目,走访慰问贫困群众、查阅扶贫工作档案,并召开座谈会与昌宁县领导共商脱贫大计,进一步明确了攻坚阶段精准扶贫目标任务。

  五年多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围绕智力帮扶实施了“三个三工程”,即:面向三个维度,打造战斗力强的脱贫攻坚队伍;立足三个平台,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发挥三项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推进项目实施,学校定点扶贫各项工作举措得以有效落实,有力助推了地方脱贫攻坚和发展进步,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一、面向三个维度,打造战斗力强的脱贫攻坚队伍

  人才匮乏是贫困地区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学校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从党政干部、业务骨干、贫困群众三个维度,构建人才帮扶三维立体网络,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脱贫攻坚队伍,为地方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一)面向地方党政干部的维度,全面提升政治素养

  2013年以来,学校围绕昌宁发展战略,坚持每年举办昌宁县党政干部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六年来,为地方培训干部4000余人次,有效拓宽了当地干部的视野和思路,提升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学校选派东北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专程赴昌宁为全县含非领导职务在内的乡科级以上干部总计1000余人作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

  一天东大人、一生东大情。对于所有来东北大学培训的昌宁干部,学校激励他们用“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东北大学校训精神,强化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责任担当,使之自觉成为昌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

  (二)面向地方业务骨干的维度,全面提升业务水平

  业务能力水平是广大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和履职尽责的重要前提。2016年起,学校先后举办了“保山市教育系统财会管理骨干培训班”、“保山市城市规划与旅游业发展专题培训班”等,为地方培训业务骨干近800人。

  根据昌宁亟待提升医疗水平的需求,我校组织校医院专家,并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组成医疗专家团,赴昌宁县人民医院开展讲座培训和疑难病患诊治工作,受到地方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赞誉。

  (三)面向地方贫困群众的维度,全面提升脱贫能力

  为发挥“电商平台”在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挂职干部发起举办了“田园电商论坛”,开展电商知识宣传普及和培训,“田园电商论坛”成功举办80余期,培训近4000人。

  昌宁是农业大县,为帮助农户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学校驻村第一书记协调云南省科协,争取经费4万余元,开展魔芋、红豆杉种植,稻豆四季轮作等系列技术培训,共培训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种植农户等660余人,受训人员种植技术得到有效提升。

  2018年,昌宁县提出年底全县脱贫摘帽的目标。为确保学校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所挂钩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学校拨付扶贫经费20万元,设立驻村帮扶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挂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精准脱贫。

  二、立足三个平台,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教育是断掉穷根、开掘富源的重要基础。学校对接地方需求,立足研究生支教、教育基地、教育设施三个平台,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对脱贫攻坚和地方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立足研究生支教平台,助学筑梦、相伴童行

  2014至2018年五年来,先后派出五批研究生支教团共30人,到昌宁开展为期1年的义务支教服务。他们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发挥优势,在爱国主义教育、“七彩课堂”素质拓展、旅游宣传、学生励志教育、赈灾捐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特别是在关爱贫困及留守儿童方面,2017年6月,东北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前往黑马村彝族完全小学,开展了“助学筑梦•相伴童行”东北大学关爱云南儿童“微心愿”活动。 收集全校 76个孩子的“微心愿”,随后在东北大学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8月初,东北大学第十九届研支团成员将心愿礼物和祝福话语在开学第一天赠予了 76名学生。虽是小小圆梦,但孩子们受到了极大鼓舞。截至目前,微心愿活动已开展4次,覆盖贫困及留守儿童近400人。

  (二)立足教育基地平台,资源辐射、同频共振

  2015年起,学校在昌宁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了“东北大学网络教育昌宁学习中心”,成为学校在当地的教育辐射源。与之配套,学校列支经费近50万元,为昌宁职校援建了一间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配备一整套现代化远程教育和多媒体设备。

  学校把昌宁职校确定为东北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把昌宁一中确定为东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努力为昌宁地区的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创造机会和条件。2016年以来,我校共录取14名保山籍本科生,其中7名来自昌宁。

  (三)立足教育设施平台,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针对昌宁薄弱的教育基础设施,学校经多方协调争取,使一批项目得以落地建设。争取到教育基金会“润雨计划”项目,落实漭水镇大山头小学等3所学校改造修缮资金35万元;争取到教育部基建项目对昌宁一中等5所中小学进行改造,协调解决教学楼修缮资金240多万元。2017年末,学校再次争取到润雨计划项目经费125万元,目前正在对昌宁三所中小学危旧校舍进行改建。

  学校向昌宁捐赠教学电脑100台,价值62万余元,装备了3所小学信息化课堂。学校积极服务昌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需求,在昌宁县鸡飞中学、大田坝中学援建了“知行书苑”图书室各一所。

  昌宁地处滇西山区,教育条件落后,部分中小学冬季洗脸洗脚饮用没有热水。针对这一状况,由学校出资20万元,为三所小学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及饮用水设备,从而使这一落后状况得到彻底改善。

  三、发挥三项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学校以智力帮扶为主线,发挥科技优势、产业校友优势、学生创业优势,提升“造血扶贫”的能力,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发挥科研攻关优势,助力地方产业技术升级

  云南盛昌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昌宁农产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提升和企业整体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领域专家,专程赴昌宁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把脉,找准了症结所在并随即投入科研经费 30 万元,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二)发挥校办产业和校友优势,扩大千年茶乡美誉度

  昌宁是“千年茶乡”,但受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品牌价值未得到有效挖掘。学校发挥校办产业优势,将昌宁茶作为“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指定用茶”,目前已累计采购销售昌宁茶价值50余万元。

  学校还注重发挥校友资源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先后组织两批校友企业家赴昌宁考察项目、洽谈合作。2018年6月,学校党委书记熊晓梅赴昌宁调研定点扶贫工作期间,专门在昆明召开“东北大学在滇校友座谈会”,向校友宣传推介昌宁。校友们表示将怀着对母校的感恩参与到昌宁的扶贫工作中,与母校携手,带动社会力量,形成定点扶贫的工作合力。

  (三)发挥学生创业优势,打造“东大情扶贫茶”品牌

  “昌宁有需要,我们就有行动”是东北大学1923公益扶贫茶创业团队的行动口号。团队以推介昌宁茶产业为己任,打造了“东大情扶贫茶”系列产品,架起了从西南到东北的连心桥,成为了全体东大人表达扶贫情怀的重要媒介。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已实现销售额8万余元。面对学生创业团队的扶贫创业成绩单,同学们将“反哺茶农、爱心资助、项目扶植”作为利润分配的唯一宗旨,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昌宁有需要,我们就有行动”的青春誓言和铿锵承诺。

  学校以1923昌宁公益红茶创业项目为引领,以昌宁脱贫攻坚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促进创新创业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目前正在培育孵化更多大学生扶贫创业项目,扶贫创业已然成为青年大学生的新风尚。

  东北大学将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指引下,把定点扶贫作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阵地,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继续实施好定点扶贫项目,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为实现昌宁2018年末全县脱贫摘帽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