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创新驿站为抓手,助力产业脱贫

——河北农业大学孙建设和他的团队

2019-10-14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收藏

  一、驿站创建背景

  孙建设原就职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已经退休两年。现在是首批进入太行山、还健在且依然活跃在太行山道路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

  孙建设的幸运,其一是入‘道’早,1982年,还是太行山道路命名前4年,他作为园艺学院(系)的毕业生留校,张润身和杨文衡两位老前辈就带着他们开赴太行山。其二是‘角色’浓,1996年,太行山道路命名10周年,他作为原教委联合中央4部委组织的首届全国模范教师报告团成员,代表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群体,赴全国宣讲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正是通过这两两件事,他对太行山道路不但有更深的理解,也有更浓的情怀。

  2006年,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命名20周年之际,也是他赴美国高访5年刚刚回国之时。在太行山道路20周年总结会上,上级领导高度评价了河北农业大学一批‘太行人’,同时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组织开展了深化和拓展太行山道路的大讨论,也正是在此期间,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革命老区阜平县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深化和拓展太行山道路提到了更高的议事日程。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在太行山上打造一个‘驿站’的想法浮现出来,该想法得到学校领导和顺平县委县政府认可与支持,主要领导亲自踏查选点,经过河北农业大学苹果产业技术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2013年3月规划了顺平县北大悲村苹果试验园,2014年正式完成河北农业大学与顺平县政府共建‘河北农业大学顺平水果试验示范站’签约,为了充分体现建站初期在太行山道路上创建‘驿站’的构思,旨在让科技工作者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实。民间取名‘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

  2016年,太行道路命名30周年之际,在河北农业大学正确领导和顺平县委县政府鼎力支持下,‘第一驿站’显现了预期的功能,支撑产业的技术研发、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

  首先是产业技术研发。目标定位--解决产业问题。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国际领先还是世界首创,在支撑产业技术系统研发中,都要纳入重构序列,而且判断标准只有一个,效益优先。例如:在苹果新型栽培模式下,传统施肥难度增加而且不尽科学,他们利用有机肥沼气发酵产生沼液,沼液干湿多级过滤生产适宜节水滴灌的液肥,液肥营养分析配制营养餐,精准定量施入果树根区。沼气发电用于冷库及苹果加工。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保证了环境友好。更重要的省了钱,多挣了钱。构建和完善一种现代农业园区可复制的盈利模式。

  其次是各类人才培养。据不完全统计,迄今驿站承办和协办全国专业性会议5次,参会人员2700余人。国内外同行专家160余人次基地交流,国内外高校11所300余人次参观考察,苹果种植企业、技术骨干及培训班现场培训80余场次,受训人员达到近4000人。扶贫专题培训6次,受训人员300余人。

  最后是服务地方经济。驿站强大技术团队为顺平及周边县开展资源调查、产业现状调研,参与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等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第一驿站’的在各级领导关怀下健康成长,保定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先后到驿站调研,尤其是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同志两次到驿站指导工作,并亲自主导与河北农业大学对接,提出‘六个一模式’,实现保定市全域太行农业创新驿站全覆盖,目前已经30个驿站挂牌。阜平县县苹果‘太行农业创新驿站’就是孙建设教授亲自培育起来的第二代驿站。

  二、阜平太行农业创新驿站进展情况

  阜平县太行农业创新驿站签约与2017年7月,在此之前,孙建设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已经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前期调研和规划设计,同时试栽和引种了一批新品种和新树种,经过两年的努力,帮助驿站承接企业已经建立高标准现代化苹果园1.8万亩,樱桃园940亩。园区全部采用最先进矮砧密植、起垄覆盖、节水滴灌、行间自然生草、绿色防控以及机械辅助作业技术系统。

  业已开展全公司员工职业培训5次,累计受训360余人。一线作业的当地务工人员现场培训70余场次,培训内容既涉及具体农事作业环节,也包括公司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愿景,培养务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公司后期业务板块拓展储备人才。

  目前已经具备技术培训、远程监控、学生实习和实训、试验数据采集、实验样品前处理等基本功能,接待多批次业内同行参观考察,驿站功能逐步显现。

  三、主要特点:

  1. 探索产业培育的机制创新。

  河北农业大学孙建设教授带领的苹果产业技术研发团队,通过对业内涉果企业发展历程的跟踪或追溯,洞察到传统‘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于时间跨度长达近30年、产业历经培育、成长、成熟和衰老的生命周期的苹果产业,在所谓的‘带动’模式中存在阶段性风险隐患,表现在产业培育初期(基地建设)农户投入不足,标准化难以实现,产业培育先天不足,不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结果是公司‘带不动’;产业效益上升期,源于公司与农户的未建立牢固契约关系,优质资源往往各自单飞,公司对产业链布局受到不确定性影响,该阶段表现为公司‘带不住’;产业发展遇到风险或步入衰退期时,农户依赖或绑架公司的情形频现,该阶段表现为‘带不起’。在这种‘带动’模式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不良企业把农民坑在途中,二是诚信企业被农民拖累死在中途,鲜见二者合作长远且效益良好。

  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通过在全国不同生态类型区和不同规模公司调研和试行,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其核心点在于实施“公司与农户责权利阶段划分,全产业链效益共同分享”的产业培育模式,即:第一阶段先期由公司流转土地,旨在高标准建生产基地,该阶段农民出让土地,获得零风险土地全部收益;第二阶段为结果前,该阶段目标养树育人,公司投入组织农户参与果树管理,使未来合作伙伴熟悉新产业,掌握新技能,该阶段可视为‘带薪培训’;第三阶段进入结果期,公司完成全产业链构建,农民有择业的机会,一批综合能力强的农户以管理者(农场主)身份从事果树产品生产过程,可片区承包,也可土地租金参股入职,而公司则致力于打造仓储、物流、加工及市场营销,产中和产后环节利益共享。该阶段缔结公司与农户的牢固契约关系和利益捆绑,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完成农业新业态升级与生产关系重塑。

  2. 延长产业链,做强增值链。

  基于对产业培育模式的顶层设计,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多元产品的加工必将成为产业增效的关键环节。驿站团队深入调研,业已完成该标准苹果保鲜储藏库的建设规划,本年度首期300吨库竣工投入使用,分选包装、苹果脆片、苹果营养饮品等系列产品的加工生产正在准备中,极具特色的休闲苹果食品,定将为阜平县精品民宿、红色旅游、消夏休闲、观光采摘等全域旅游增光添彩。

  3. 效果初步显现,前景值得期待。

  创新驿站(红草河示范园区)所处的天生桥镇红草河村,共有315户8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9户,贫困人口540人,该园区土地流转覆盖149户4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贫困人口269人。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1700万元,已建成果园360亩,全村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均可就近务工,接受职业培训,几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正在重点培养。可以断定,随着支柱产业的培育壮大,服务该产业的产业集群亦将诞生,这样会创造一批全新的就业机会,农民将有自主择业的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生活和生存的状态。一幅新农村的画卷正在描绘,农村将成为‘一个有趣的地方’!

  孙建设作为‘第一驿站’倡导者和践行者之一,决心带领他们的团队,竭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政府排忧,为产业解困,让农民增收。用他们的知识和汗水打造一批创新驿站,用她们重装太行山道路,扮靓全太行!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