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精准资助

打造成人民最满意的教育扶贫政策

——陕西省学生资助事务中心先进事迹材料

2019-10-16 来源:陕西省教育厅收藏

  陕西是我国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教育大省,全省总人口3835万人口,教育人口814.22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达187万人。陕西省学生资助事务中心承担着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以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为重点,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守着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的教育扶贫底线任务,坚持把精准资助打造成人民最满意的教育扶贫政策,坚持从思想理念、数据系统、管理服务、资助育人、政策宣传5个方面全面组织系统创新,全面落实了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政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效。陕西省学生资助工作连续4年走在全国前列,分别居全国第7、第2、第5和第3位,并多次在全国推广交流典型经验,获得全国通报表彰。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思想理念,全面落实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政策

  创新思想理念就是要站在头等大事、政治任务和关键战役的高度,重新审视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定位,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政策,把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作为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扶贫扶智扶志、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资助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寒门学子公平接受教育的一件大事。创新思想理念,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坚持把学生资助与脱贫攻坚相结合。2016年以来,我省全面落实了党和国家32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政策,累计资助全省学前至大学研究生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23.2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98.15亿元。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27.67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 22.47亿元,给家庭经济困难人群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一项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成效。二是坚持把学生资助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相结合。突出资助育人和立德树人,以资助为手段,以扶贫扶智扶志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受助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寒门学子成长成才。三是坚持把学生资助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切实保障贫困学生人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三不愁”,使教育公平这一崇高理念落地生根,变为现实。四是坚持把国家政策的助困、奖优和引导相结合。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内涵,构建了助学、奖学、发展等3类32项资助项目互为补充,功能多元、内涵丰富、覆盖完全的政策体系,形成了“资助+发展”的新模式。五是坚持把学生资助与大数据应用相结合。开发了“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融合了多部门数据信息,应用大数据实现了精准资助全覆盖、全流程管理。 

  二、创新数据平台,实现建档立卡家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

  实施精准资助,创新数据信息管理平台是基础。我们的创新做法,一是创新顶层设计,打造全新精准资助信息管理平台。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创新打造了全新的“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建档立卡人口、学籍、资助等3个以上数据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互相比对、互相印证,完成了对全省建档立卡学生的精准识别和精准资助,实现了精准资助全覆盖。二是创新和规范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无遗漏。精准资助系统涵盖了从学前到研究生全部学段、全部资助业务和全部学生,通过系统严格、规范、高效、精准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完成了对所有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信息核对、审核、补录、重复信息处理、动态数据调整、未正常受助学生核查,做到了精准预算,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确保了每一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对象全精准、资助最优先、标准最高档、过程可查询,结果可确认”,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无遗漏。三是创新大数据精准分析和精准监管模式,落实了各级责任体系。我们通过精准资助信息系统,从学籍和户籍两个维度,按行政辖区和各级各类学校两个管理体系,定期对全省和各地各校精准资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精准分析和监管,建立了科学、完善、客观、精准的大数据精准监管和精准评价模式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到人、覆盖完全”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和工作任务精准落实到位。

  三、创新管理服务,创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资助管理新模式

  创新管理服务,让精准资助成为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教育扶贫政策,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创新做法,一是创新协同攻坚的管理模式,形成精准资助工作合力。应用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各级相关部门、不同领域扶贫、户籍、学籍、资助等各方信息交换和沟通协作,构建了全方位、体系化的精准资助数据库,实现了不同部门和单位在国家资助同一旗帜、同一平台下实现跨部门协同攻坚、综合服务的新格局,通过管理规范化促进服务精细化,真正把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精准资助做到人民群众的心上。二是应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资助信息化,变管理为服务。通过教育大数据信息平台,将扶贫、学籍、资助3个平台的数据信息融合汇聚,应用精准资助信息系统,通过数据比对,精准识别、精准确定每一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学生无需再提供任何证明,即可在系统中精准确定资助对象,精准落实资助政策,真正实现了“变管理为服务”,变“人找资助政策”为 “资助政策找人”,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三是创新国家助学贷款体制机制。2018年,我们创新了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死亡学生还款救助机制、风险补偿金结余奖励和亏空分担机制和四级机构队伍体系等4项工作机制,全面实现了“合同电子化”和网上办理全覆盖,做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贷尽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和好评。全年共完成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7.66亿元,受助学生10.72万人。四是畅通互动渠道,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专门开发了学生资助政策手机移动客户端,开放资助政策查询功能,让学生和家长对每一项政策的资助对象、资助标准、申请流程一目了然;向社会公布了3部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及时受理学生及家长的咨询与投诉;定期答复学生和家长通过全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平台和省 教育厅公众留言平台的在线政策咨询和求助信息,坚持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结果、个个都满意”,实实在在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好评。

  四、创新资助育人,帮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实现人生理想

  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经济资助只是手段,扶智扶志、创新资助育人才是目的。我们的创新做法,一是创新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创新全员资助育人新模式,践行“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形成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形成了经济资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二是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创新开展了“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活动,选聘1579名国家奖学金学生担任,深入3148个学生家庭、1231所高中学校“现身说法”,讲好资助故事,传播资助政策,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开展了“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资金113.7万元。连续创新开展资助育人活动7628次。其中:“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1742次;“感恩励志教育活动”3758次;“社会责任感教育活动”2128次。通过资助育人,帮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三是创新特色鲜明的资助育人品牌。陕西组建的高校“资助联盟”在全国形成品牌和影响;陕西科技大学 “阳光助学工程”、西北政法大学诚信教育品牌活动等被评为全国特色案例;省学生资助中心也被授予“2018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单位,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五、创新政策宣传,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好评度

  要落实好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政策,必须创新政策宣传,让政策深入人心,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创新做法,一是创新开展全省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政策和信息管理系统“大宣讲·大培训”活动。2018年,我们在全省连续在4个片区开展了6期精准资助政策暨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大宣讲·大培训”活动,覆盖学前到研究生教育6个学段,共计培训3500余人次,并延伸至市县乡校,拓展到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确保国家和省上的精准资助政策规定精准实施、落地见效。二是创新开展全省“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干部、教师和资助工作者,进村入户对学生和家长深入开展了“点对点”“一对一”“面对面”的政策宣传,逐人逐项进行针对性政策解读,打通了政策精准宣传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家喻户晓。据统计,精准资助基层行参与走访人员53515人(次),走访学生(幼儿)44637人,发放慰问品44016件,折合人民币100.78万元;上传照片46591张、视频653个。通过以上两项活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理解和满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突出国家资助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把学生资助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做规范,全面落实好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党和国家“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