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不忘初心山海缘 砥砺奋进助脱贫

——厦门大学助力隆德脱贫攻坚纪实

2019-10-15 来源:厦门大学收藏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是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根本之策。厦门大学主动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闽宁协作大局,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2012年开始定点帮扶宁夏隆德县。自2015年起,学校通过建设“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将产业园打造成为学校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消费扶贫的重要载体,成为隆德县加速产业聚集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收的重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隆德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蝶变,有力推动隆德县“脱贫摘帽”,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盘山下隆德的秋,是湛蓝的天、高耸的云、黄澄澄的玉米棒子、以及敞亮的牧歌,和着高原的太阳,千百年来不曾变过。远在2000多公里外海峡边的厦门岛,海浪拍击着岸礁,水沫在阳光下飞舞,空气中还裹着夏日的热气,小岛上坐落着美丽的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与隆德分处祖国大地的两域,却因为党的关怀,共打脱贫攻坚战,紧紧维系在一起,结下了不解的山海情缘。

  厦门大学立足隆德县的长远发展,充分依托扶贫产业园,携手隆德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多措并举、精准帮扶,为“隆德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虚园实建,春华秋实

  “隆德县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便是厦门大学在隆德县播下的“种子”。

  它的雏形,只是隆德县的一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2015年国家扶贫日之际,厦门大学依托校友企业宁夏康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了一轮规划、整修,划出1000亩地,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72幢30万平方米。

  厦门大学先后以立项形式为产业园投入300多万元,支持产业园建设发展;选派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专家学者为产业园建设把脉会诊、出谋划策,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在产业园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科技研发和质量控制实验室、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等公共服务机构;为产业园举办各类培训10余场,安排产业园5位企业家来学校学习EMBA有关课程。

  厦门大学源源不断注入科技和智力资源的同时,为产业园引来了新机遇。数字告诉我们园区经历的蜕变——产业园生产总值从2013年1.2亿元跃升到2018年3.6亿元,就业人员从650人扩容至1940人,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从1.3万元提高到1.8万元。2018年全年生产总值,达到隆德县GDP的13%!投资主体也悄然发生了转变——由2012年的完全依靠政府投资转变成2018年的企业投资占到99.7%,每年的固定资产总投入超过5亿元。

  产业园的影响力还在呈几何式增长,成了一块炙手可热的高新技术孵化园地。规划占地1000亩的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6幢18万平方米;为了迎接更多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26幢1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

  产业园的迅速发展有效促进隆德县的供给侧改革,带动隆德老百姓增收创收。今年4月,隆德县迎来了一次硕果累累的丰收,产业园便是其中一大“推手”——隆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下辖7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科技赋能,画龙点睛

  一颗小小的马铃薯,一包不起眼的饲料,一把“大众牌”的中草药,都被厦门大学的专家“请”进了实验室。这些和隆德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物,在厦门大学专家眼里,成了课题研究的主角——隆德马铃薯待开发为符合糖尿病人群的低血糖指数食物;探寻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青贮饲料,作用于肉牛品质的“秘方”;研究、利用隆德道地药材的新成分。丰富的在地资源,经过科技力量的“画龙点睛”,身价倍增。

  位于产业园西南角的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以宁夏特产马铃薯为原料,生产水晶粉丝和方便粉丝。

  2018年,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陈猛副教授和药学院吴彩胜副教授通过课题组联合,协助企业建立450平方米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研发中心,实现产品质量内控与检测。不仅如此,厦门大学通过技术改良,开发多种口味产品,帮助其打开了市场销路。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8条生产线,产值数亿元,一年可消化马铃薯15万吨,带动马铃薯种植10万亩,提供就业岗位450多个。而经过厦大的帮扶,企业生产废弃率由5%下降到3%。

  “有了厦大科技的‘撑腰’,我们的产品质量更稳定,市场信誉度也高了一截。”康业扶贫产业园的不少入驻企业,在厦门大学的科技支撑中,尝到了甜头。

  厦门大学不定期组织专家服务团、博士服务团,选派知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走进隆德县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企业,走向田间地头,现场帮助解决产业园企业科技问题。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惠桥教授,就曾多次走进产业园企业种植基地,用多倍体技术使中药材提质增量。今年8月,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威廉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他回信的鼓励下,重走中国行,专程来到产业园区进行考察指导。

  有人、有技术,还有平台“支撑”。厦门大学联合宁夏大学,建立“厦门大学-宁夏大学-隆德县人民政府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选派药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专家团队开展马铃薯加工、中药材、药食共用产品等研发工作,并建立了厦门大学、宁夏大学和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厦大校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有效的采取色谱高分辨质谱连用技术和多种质谱数据采集挖掘技术非靶向识别和鉴定产品成分,提高食品安全。2018年、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同志分别视察了该实验室,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勉励厦门大学多培养当地科研工作者。

  产销对接,广拓渠道

  经由冷链,柔韧、富有弹性的高原牛肉,在它仍散发着鲜气的时候,运抵厦门,等待厦门人民的“赏识”——它乘坐的直达专线,是由厦门大学牵头开辟的。厦门大学紧紧抓住产销对接这个“牛鼻子”,依托厦门大学这个“大市场”,搭建供应端和消费端的大链条,努力做好消费扶贫这篇“大文章”。

  傍晚18:00,厦门大学人流量最大的餐厅——勤业餐厅,“厦门大学精准扶贫宁夏隆德县特色食品窗口”前人头攒动。一块来自隆德县的牛排,在滋滋作响的热油间翻了个身,鲜美的肉汁懒洋洋地渗了出来,成为“舌尖上的厦大”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在厦门大学,类似这样的隆德县特色食品直销窗口,还有不少。

  厦门大学的教职工福利产品,以及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的集中采产品,有一部分便是隆德县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的产物——价优品质好,又兼具扶贫“功效”,大家喜闻乐见。

  因为扶贫结缘,厦大人也愿意为隆德出力。2018年厦门大学的“惠民展”上,该校干部杜海林、吕铖变身为宁夏隆德县土特产的“代言人”,向厦大师生卖力地宣传马铃薯粉丝、枸杞以及张树村牛肉。最终,他们成功推销近万份粉丝、两千多份牛肉。这两个原本和隆德没有交集的厦大人,因为几年的扶贫挂职经历,如今对这片土地充满着深厚的感情。

  “校友牌”也被运用到了这场消费扶贫工作中。比如,厦门大学积极联系校友企业或企业中的校友,帮助销售包括产业园在内的产品;利用每年年货节、扶贫日等,在学校人流量大的三家村等地,邀请产业园企业开展展销活动,向师生和返校校友推介隆德县优质产品。

  内外联动,引凤筑巢

  对于隆德县来说,厦门大学就像一名操心孩子交友的“家长”,一有空就到处帮忙“拉关系”、开推介会。

  这不,厦门大学利用校庆校友和各界嘉宾来校契机,“扯着嗓门”在自家地盘上为2000多公里外的隆德县召开推介会,举办了厦门大学—宁夏隆德县“对口帮扶暨经贸合作推介会”,成功帮助多家校友企业与隆德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十大项目建设协议,内容涉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智慧园区建设、服装加工、电商平台等,为产业园招商引资工作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平台。

  为了让隆德县“广交友”,厦门大学可谓是多管齐下、煞费苦心。除了主办推介会,还为隆德县搭平台。隆德县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条件,但缺乏相关软硬件支持。为了更好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厦门大学捐赠102台电脑在产业园建立“厦门大学隆德县电商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除了提供硬件支持外,还从人员培训、销售渠道拓展、物流优化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项目“我知盘中餐”团队指导教师、我校信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德富教授多次赴隆德指导电商运营;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制定培训计划,对隆德县电子商务从业者开展培训。

  操心完“交友”,还操心起“建房”。为了解决产业园企业长期招工难和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创收难的问题,厦门大学出资100多万元在张树村建设扶贫车间,让留守的贫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该扶贫车间目前承接园区人造花公司订单,聘有员工43人,占地12亩,设置组装车间等,按计件方式发放工资,人均月收入1500余元,最高工资约2200余元,年增收可达80万元。

  永结山海缘,唱响厦隆振兴之歌;同抒扶贫情,谱写闽宁致富之路。初心难忘,使命犹在!厦门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后生活还要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深情期望,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建好产业园,切实帮助隆德真脱贫、脱真贫,迈上全面小康之路。相信在厦大人和隆德人的齐心协力下,必将为书写共和国伟大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诗篇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