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思政教育求实效 保证体系怎样建

2019-06-04 来源:《光明日报》收藏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必须重视思政教育,建立有效的保证体系,并落实于高校各项工作之中。

  思政工作

  立德树人的思想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要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此外,要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利用校园主题网站和网页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思政队伍

  立德树人的组织保证

  思政队伍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更是立德树人的组织保证。

  要明确工作队伍的主体。落实根本任务,高校人人有责。其中,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要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严格按标准配备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重点是配备好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师。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高校、省(部)和国家培训项目体系,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强化项目支持引领,分级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出版理论和实践研究专著,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

  要建立并完善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制定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让从事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尊严、有地位、有奔头。制定高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将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党政管理岗位的重要来源,特别优秀的列为重点对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培养。完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职称评审办法,努力实现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尽力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高校党建

  立德树人的政治保证

  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实际办学,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特别是在进行发展规划、重大改革设计时,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折不扣得到贯彻和落实。

  院(系)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把关作用。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严格课堂管理和教学秩序,加强对院(系)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和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管好院(系)网站、新媒体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坚决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任何传播渠道。

  基层党支部要进一步加强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党员师生立德树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支部书记配备和培训,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细落实,使党支部成为立德树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校园文化

  立德树人的氛围保证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要涵养优良教风。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增强教师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要建设优良学风。合理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严格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学期考试、成绩评定和毕业出口等学习过程的学生管理,改变学生轻轻松松过关的情况;开展朋辈教育,选树优秀学生典型和杰出校友榜样,引导学生珍惜韶华、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要形成优良校风。坚持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坚定“四个自信”。(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 张艳,本文系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