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一块屏幕里的三个学校

2019-04-04 来源:央广网收藏

  央广网北京4月4日消息(记者王启慧)“当我走在草地上,‘咕咕’,听见杜鹃在歌唱,‘咕咕’……”在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的音乐课上,音乐教师李曾碧玉正在为中心校以及远在15公里外的里山小学、8公里外的马塘小学上音乐课。

  这是宣风镇中心学校的“专递课堂”,透过一块屏幕,两个偏远山区教学点的学生得到了专业教师的授课,也使三个相隔山水的班级实现了合唱。

  一块屏幕,改变了两所学校孩子的求学梦,沟通了三个学校

  里山小学、马塘小学都是芦溪县宣风镇最偏远的山区教学点,学校学生分别只有55、44人,师资配比上难以达到均衡。过去,几张破旧的课桌椅、几块掉漆的木黑板、几支粉笔构成了两所学校最朴素的教学设施。2014年,在标准化改造下,两所学校终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但因为山村学校偏远,造成的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改善。在这里任课的音乐老师并非音乐专职教师,自身乐理知识欠缺、音律不全,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索然无味的音乐课让山区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日益锐减。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美术、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课堂上,山村读书的孩子很难接受到充分而专业的综合学科教育。

  2016年3月26日,里山、马塘两所学校的孩子迎来了一块屏幕以及屏幕背后专业的教师、有趣的课堂。为了解决下辖教学点面临的问题,宣风镇中心学校为山区班级安装上了一体机、在线课堂设备,开通“专递课堂”。这天,两所山区教学点与中心校实现了资源互通。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老师、同学 像视频聊天一样方便”

  “教学点班级可以看到我的演示课件,我也可以通过摄像头切换,让山村孩子可以看见中心校同学和老师的画面并实时交流,就像我们视频一样方便。”李曾碧玉介绍,由于山区点班级基础偏弱,她会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山村学生通过屏幕观察,发现中心校同学演唱表演中的优缺点,促使他们更快地跟上脚步。

  对于山区班级的孩子来说,“专递课堂”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他们对音乐的态度,也改变了他们的成长。城里的学校、有趣的老师、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同学……开阔视野的同时,这些也悄然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也给予了他们更加愿意表达的自信。

  通过“专递课堂”授课已经一年的李曾碧玉,见证了这块屏幕带给山村学生的改变。“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课堂,通过慢慢地积累交流,他们更愿意在课堂上大胆展现自我。音准、节奏、情绪表达以及创编活动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美术、英语课堂也有了进步。”她说,这能为山区孩子在成长的关键阶段种下素质教育的种子。只要慢慢呵护栽培,未来,这些种子都会开出花朵。

  “支教梦”就是让山区孩子没有求学遗憾

  想要给孩子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面对三个基础不同的班级。自从“专递课堂”开课以来,里山、马塘小学的孩子们兴趣大涨,经常拉着老师问“下次什么时候轮到我们班上?”“下次学什么歌曲?”为了不辜负孩子们的期待,为他们带去一堂值得的课堂,李曾碧玉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充电、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学方案能够兼顾到三个环境下的孩子。

  “在设计课堂内容的时候,要比平时的课花更多心思研究准备。”她说,这种情况下,设计的互动环节会多一些。在《顽皮的杜鹃》一课中,她让一个班级唱前半句:“当我走在草地上……听见杜鹃在歌唱……”,另外一个班级唱后半句“咕咕……咕咕……”,班级轮换,几轮练习下来,孩子们配合得默契而有趣。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音乐,但从前乡村比较落后,教育资源不均衡,学不到专业的音乐知识,一直到高中去了县城才开始接触专业音乐。”李曾碧玉出生在农村,她明白山村孩子对求学的渴望,也深知由于地域偏远面临的种种困难。

  “不想让孩子们有我小时候的遗憾。”李曾碧玉心里一直存在的那个支教梦,通过一堂“专递课堂”实现了。

  “希望每所学校都有这样的设备,让远山里的孩子都能接受到比较专业先进的教育资源,缓解乡村师资紧缺的问题。”李曾碧玉把愿望告诉记者。

  “原来可以这样上课” 山区教师的“二次成长”

  “专递课堂”受益的还有山区教学点的老师。李攀任教里山小学一年级、四年级的数学课,同时还得兼职音乐、社会与品德和信息技术等课程。因为不是专业出身,李攀给学生们上音乐课时,只能机械领唱或干脆让学生们跟着多媒体唱。“这也是没有办法。”李攀面对音乐课很无奈。

  “专递课堂”开通后,李攀通过观察中心校教师的授课,发现音乐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设计情境、逐句引导、肢体表演……这些课堂设计给李攀也上了一堂课。“孩子们能够尽情享受课堂,忘我投入。”李攀觉得,以后他的音乐课也可以这样设计处理。

  在音乐、美术、英语“专递课堂”进行了一阶段后,效果日益显现。宣风镇中心学校校长易忠茂开始考虑下一步计划。

  “以后我们要胆子大一点,把高级教师的语文课、数学课逐渐纳入‘专递课堂’,让学生在更多学科中受益。”想要做到这一点,易忠茂认为加强师资是重点,要让教师有驾驭三个课堂和设备的能力。网络连接了山区与城镇,也让中心校看到了城市的教育。为了加强师资,宣风镇中心学校选派青年教师到长沙、南昌、深圳等发达地区学习,与华东交通大学附属学校、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结盟”,成为友好学校,互派老师交流学习。“未来,要让我们的骨干教师都能参与到专递课堂中授课。”易忠茂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目前,教室一体机、功能室、100兆以上的宽带网络全覆盖……芦溪县全县中小学校已全部实现。在这里,农村孩子正在利用时代的产物,通过“互联网+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