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防控近视实施方案发布一周年,教育部做了这些事

2019-08-31 来源:健康时报客户端收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实施一年来,教育部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贯彻落实工作,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主要措施有支撑健康中国行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持续部署强化推进、指导出台省级方案等。

  印发《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健全工作责任制,细化落实举措。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

  指导和督促各地研制省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截至目前,28个省份印发了省级实施方案,其他4个省份实施方案研制工作也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

  二是落实重点举措。主要包括完善减负政策、部署开展专项治理、促进幼儿快乐成长、推进中小学生减负、核定近视比率、开展改革试验、贯通体育锻炼、发挥专家作用、明确标准规范、培养信息素养等。

  包括批复同意29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84个试点县(市、区)开展改革试验和试点,研制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工作规范和标准,强化示范引领;部署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近视防控,推动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青少年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推动家长引导和督促青少年完成每天放学后1—2小时户外活动;遴选首届全国高校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对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教学的咨询、研究、评估、指导作用等。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设置体育与健康培训者、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8年,为全国各地培养了1000余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区域内教师不断提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促进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四是强化学科专业支撑。主要包括设置学科、增设专业、加强培养等措施。

  其中,北京大学等16所高校在医学技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了眼视光、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与近视防治、视力健康管理相关的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2018年,全国高职学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69个,招生4800余人,较2017年增加23%;2019年,发布眼视光技术等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明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是加强科学研究。包括纳入研究项目、加强实证验证、深化平台建设、聚焦理论研究。

  2019年,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设立“中国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特征及其与近视的关系研究”等40余项;立项支持北京大学牵头承担《学生电子屏教学应用诱发近视的多中心试验研究》;进一步推进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建设,加强防控近视研究;设立“新中国70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专项研究等。

  六是加大财政投入。2019年,新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转移支付下达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165.3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资金293.5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补助资金54.2亿元。

  七是深化宣传教育。通过推进专家宣讲、用好教育契机、推出专题网页、拓展宣传载体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遴选85名专家组成第一批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将组织宣讲与赴地方调研督导相结合,完善机制建设,明确宣讲要求,上下联动推进。2019年5月15日,举办专家宣讲团首场宣讲,陆续在各地开展系列宣讲。

  八是规范近视矫正。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3个专门通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切实加强监管,开展2019年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和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监督检查,整治近视矫正市场乱象,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权益。

  九是加强督导考核。通过完善督导评估制度、纳入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实施重点调研监测、研制评议考核办法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