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战“疫”中的教师也需要心理关怀与支持

2020-05-22 来源:基教司收藏

北京师范大学 洪秀敏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举国上下每个人的心,也牵动着幼儿园每一名教师关心幼儿及家长的心。老师们每天早上准点起床打卡,时刻盯着手机、守候在电脑旁,不仅要在幼儿园的各种微信工作群、班级微信群轮番群发信息、接龙回复发送信息、筛选落实各个事项,而且要通过电话、视频、短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和孩子沟通联系、核实孩子们的安全与健康情况、制作表格统计、准时准确上报信息,联系不上的各种方法找催;为了让孩子们居家生活不再枯燥,变得更有意义,老师们要使出“浑身解数”,与孩子开展线上互动:讲故事,朗诵儿歌,陪孩子看书、画画、做手工、做游戏、做运动,制作小视频、微信推送;为“延期开学”抓紧备课、写工作计划、教案;有些老师还要为守护幼儿园的健康环境奔波操劳……教师也是“疫”情中人,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既要担心和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还要做好线上工作,可以说,教师的身心承担了很大的压力,需要得到心理关怀与心理支持,才能助力教师做好积极的自我调适,守护身心健康。

  做好自身防护,增强教师防疫信息的控制感。引导教师收看、收听中国政府网、国家卫健委、央视等官方途径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减少因信息过载和不可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和干扰。同时,提高教师对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熟悉相关防控的政策、措施、求助通道、物资信息等信息,掌握疫情防控的身心应对措施,增强生活的掌控感。

  简化工作要求,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幼儿园作为教师的“主心骨”,要关注教师的心理负荷。首先,要避免“撒网式”、重复式的工作,明确任务,简化程序,减少教师因工作无序和繁琐而带来的焦虑。其次,要充分意识到疫情期间,教师在家缺乏活动材料、自己要完成活动、视频录制、剪辑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困难,降低教师因线上教学带来的工作负荷,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寻找和筛选出有价值的、适宜于本园使用的资源素材。

  家长理解支持,增强教师工作付出的价值感。一日一报的统计工作,了解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状况,对每个家庭传递着教师的关爱和幼儿园的温暖。“作战”数据汇集要求实时更新,教师24小时待命状态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会感到辛苦付出的价值所在。教师精心制作推送的材料,也许家长只是看到一段几分钟的短视频,教师在背后却要花一整天,找材料、做活动、录制、剪辑、做推送。在有限条件下,要想出适合室内开展的游戏和活动,又不能太过麻烦,还要让孩子有所收获,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新挑战,也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团队互促共进,发挥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归属感。充分发挥教师成长共同体和教研组的团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同事分享疫期生活,交流情感,在心理上相互关心、互相支持、加油打气。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线上教研活动,网上读书会,围绕疫期家园互动的有效性、如何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共读一本好书等,同伴之间相互切磋、相互研讨,发挥集体智慧和团体力量,可以实现很好的合作互补、互促共进。

  开展必要培训,增强教师自我调适的获得感。随着疫情时间的推移加长,需要一些更科学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服务。一方面,要开展必要的健康心理辅导和培训,让教师了解面对威胁到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心生不安全感、焦虑、恐惧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并掌握积极自我调适的方法,尽可能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另一方面,应开设针对基层教师的心理咨询热线,可针对重点老师开展及时有效的咨询服务和心理干预。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